通过一张看不见的“网”,兴庆区回民二小与成都芳草小学实现了同步课堂,金凤区十一小与辖区农村学校润丰小学同上一堂课,唐中教育集团三校老师利用互联网开展了大教研……沐浴着互联网的春风,课堂教学方式悄然变化,优质资源得以共享,育人实效一步步增强。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我市正加快打造教育发展新引擎。
共享名师资源两校同上一堂课
“这个图形能否折叠成一个正方形呢?请成都芳草小学12号这位男同学来回答。”老师提问后,从屏幕上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是兴庆区回民二小和成都芳草小学通过远程共享智慧教室同上一堂数学课的情形。智慧教室不同于普通教室,学生六人一组,围坐在一张六边形桌子前,每个桌子上配有电脑、话筒、抢答器,大屏幕连接着两校的师生,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抢答。
作为全区首批11所“互联网+教育”试点校,兴庆区回民二小一直走在“互联网+教育”的前列。兴庆区回民二小教育集团集结16支教研团队,开发出一套智慧课堂课程资源,分为教师备课手册和学生学习单,集团所有校区学生均能使用。同时,兴庆区回民二小教育集团新水桥校区曾经是兴庆区大新镇新水桥小学,也是兴庆区占地面积最小、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自加入集团以来,学生每周都能与兴庆区回民二小本部的学生上智慧课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同样,金凤区十一小与辖区内农村小学润丰小学实现隔空对接,李丹老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运用抢答、拍照等教学手段,一步步带领两校学生走进西沙群岛;武富娟老师的语文课《卡罗那》,让智慧教室的圆桌小组发挥了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写下感悟进行交流。近年来,我市多所学校启动探索“互联网+教育”,名校带弱校,让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
交换经验取长补短隔空教研更便捷
一节好课需要精雕细琢,每次上课结束,金凤区十一小和润丰小学都要通过智慧课堂来教研,教研内容有作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备课组长及师傅的评课,集体备课成员的建议、思考。“不论离得多远,打开大屏幕,大家就能无障碍沟通交流。”金凤区十一小相关负责人说。
唐中教育集团通过实施“互联网+教育”,西校区、宝湖校区、南校区三校老师以及银川市教科所、银川市师资培训中心通过直播视频开展大教研活动,西校区主讲老师黄薇的一节初一地理课结束后,老师们隔空对话,批评指正。黄薇表示,互联网技术让课堂学习主体更加多元,跨校区的大教研活动参加人数多,更利于年轻老师成长,同时避免了老师来回奔波,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让教研活动更方便、更有时效性。“活动在区域范围内打破了校际、县区的局限,使得优质教育实现了均等化,各校之间互动教研,取长补短,使教师在评价、交换经验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银川市教科所所长姜俐冰说道。
签约首师大共建互联网+教育合作基地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银川市与首都师范大学正式签订“首都带首府”京银“互联网+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结合两地现有资源储备情况和实际状况,通过首师“双优云桥”工程,聚焦银川市教育质量与内涵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筑牢建强我市“互联网+教育”基石,努力打造“教育在银川”品牌。
双方将共建线上线下互联网+教育合作基地,启动实施六大工程:包括“互联网+项目式”学业质量提升工程、“互联网+分享式”一带一路共读工程、“互联网+互动式”同屏共享双师工程、“互联网+全过程”教学行为测评工程、“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技能提升工程、“互联网+一体化”闽宁示范小镇建设工程。如通过互联网让北京专家和中关村三小、北京十八中、首师大附小等名校,与本地乡村学校搭建共享课堂、专递课堂,开发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方面的在线课程,并由首师大教师和师范生辅助指导,利用AI智能技术,实现学习行为全过程分析等。
“协议的签订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课程开发、学生素养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教师专业的发展,特别需要首都师范大学强大的教师团队的指导。”姜俐冰说,合作项目将在两年之内全部推开。(银川日报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