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在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表演芭蕾舞《沂蒙情》选段,为老区人民呈现一场既富传统文化特色又具古典和现代感的文化盛宴。王彦冰 摄/光明图片
山东省沂源县“沂蒙妈妈”依托当地的扶贫车间和各类扶贫产业项目实现家门口就业。图为一名妇女在扶贫车间加工鞋垫。新华社发
沂蒙红色歌曲是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的爱国歌曲的总称,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作为红色根据地的沂蒙老区聚集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经典歌曲,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了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舞剧《沂蒙颂》主题歌《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着名歌曲,近年来,又有大型情景组歌《沂蒙红崖》等新作问世。经过收集整理,目前有完整谱记的沂蒙红色歌曲总共100余首,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红色歌曲谱系,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推进党的建设的正气之歌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中国特色文化,其中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沂蒙红色歌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而且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高贵精神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信息载体。
沂蒙红色歌曲所蕴含的沂蒙精神,正是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实施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宝贵财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视察时就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必须弘扬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党的优良传统,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沂蒙红色歌曲的传唱,能更好地把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真正把对党忠诚的品格传承好,把实干担当的精神发扬好,把一心为民的追求坚守好,把团结凝聚群众的基础巩固好,在唱响红色歌曲中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党建能量。
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文化繁荣兴盛,也关涉民族精神和国运兴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共产党97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并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历程的认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沂蒙红色歌曲有许多不朽的作品,蕴含的红色基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革命传统、道德品质与优良作风,承载了充满革命理想与信念的波澜壮阔的年代记忆,我们从中能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活、战斗、劳动、学习等各方面弘扬的民族精神,也能够体会到老百姓与中国共产党的鱼水情深。一首首沂蒙红色歌曲用优美婉转的旋律和质朴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革命年代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后人能够在还原革命历史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与理解党和人民携手并肩、艰苦卓绝的红色革命史。唱响沂蒙红色歌曲,有助于使先辈们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无私无畏的坚定信念薪火相传。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文化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就越加凸显。沂蒙红色歌曲在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道路上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力,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
满足美好生活的精神供给
文化具有凝聚民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功能,是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着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融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
融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意味着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变化,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有效促进精神供给和精神需求的良性互动与匹配,实现高质量的精神供给,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民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实践。沂蒙红色歌曲取材于沂蒙民歌,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表现了沂蒙人民不畏外寇、爱国爱家、勇敢乐观的精神面貌,也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伟大革命胜利的可歌可泣故事艺术化为歌曲。沂蒙红色歌曲,在创作上注重叙事真实、曲调优美、民间普及的高度统一,在内涵上既来自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文化,又融入积极进取的红色革命文化,在艺术品质上极力追求雅俗共赏,尤其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正是沂蒙红色歌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沂蒙红色歌曲用悠扬的曲词、婉转的歌声,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增添了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发挥着指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作用。
“心无百姓莫为官”,一心为民,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带领人民减租搞土改,翻身求解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兴修水利,造福群众,还是改革开放时期艰苦创业,改善生活,共产党人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相信群众,这一切,都为沂蒙红色歌曲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也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沂蒙红色歌曲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大众基础,便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好地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满怀爱国、爱家之情和集体主义情怀,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鲜血液,勇于发挥沂蒙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繁荣先进文化的红色基因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的根本前提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每个时期的文化都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并在追随和服务时代中实现文化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顶层设计、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内容建设,都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物质基础、精神储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不忘本来、继承传统,还要面向未来,不断创新。
沂蒙红色歌曲产生于战火纷扰的时代,始终本着一种积极向上、高尚诚挚的态度和方式传达着革命情怀,经历战火风云和岁月峥嵘,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红色对于中国人来说象征着喜庆和欢快,沂蒙红色歌曲不仅仅象征着对革命胜利的希冀和期盼之情,还象征着烈士们的鲜血和不屈精神,象征着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不屈抗争历史,有着很独特的红色之美。着名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音乐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感染力,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世界,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传承沂蒙红色歌曲,把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积极歌颂爱国主义传统、事迹和新风尚,积极歌颂新时代人民、新时代社会风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实践必将给文化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新时代的音乐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传承沂蒙红色歌曲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题立意,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不断推出结合实践、深入实践、研究实践、反映实践的精品力作,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珍惜现在,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获得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内在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扬主旋律、发力主战场、建功新时代,唱响沂蒙红色歌曲,诠释“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抒写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让沂蒙红色歌曲精神永存,激励全民族为祖国建功立业,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魏凡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