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中国文化馆
关闭
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发表时间: 2018-11-28来源: 大众日报

  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构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推动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大学与文化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实质上是一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过程。大学要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就要充分发挥文化知识和信息作为育人核心要素的建构和承载作用。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全面融入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概括,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的三个组成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大学文化的涵养和凝练,必须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沃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线,不断丰富和完善文化育人体系。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能不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和影响他们,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受中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他们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自我理想信念和价值标准的形成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使我们的育人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大学文化育人工作,必须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构建“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的文化育人内容体系,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结晶和现实体现,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兴国之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的全过程,是大学“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其担当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完成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双重使命的重要依托。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和各类社会思潮的不断涌现,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越来越呈现出差异性、个性化、多变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和不同思想价值观念的人们凝聚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文化育人工作,应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各层面,融入课堂内外,融入思政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各环节,营造全过程、立体式文化育人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入脑入心、落地生根。

  把社会实践全方位融入文化育人工作。文化育人不是文化的单向传递,而是通过对受教育者播种先进文化的种子,使文化的种子在广大师生内心深处生根发芽,让他们产生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文化知识或信息的建构,仅依靠单向的文化传递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师生自发或自觉地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感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产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没有置身于时代的实践活动,文化育人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空洞肤浅,偏离师生的生活轨道,产生不了育人的凝聚力、向心力,更不能从根本上对受教育者起到“唤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时,深切勉励青年学生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大学文化育人工作,要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融入文化育人的各环节,通过校园内外育人资源的融通,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让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知识、受教育、长才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文化与人的互动融合,将文化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使大学教育的内涵更加广博、丰富,真正成为文化教化和文化启蒙载体,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滋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作者:孔晓晓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责任编辑: 王小伟
【纠错】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