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正在消失的“五二三厂”_滨海千年_中国文明联盟网站之厦门文化馆

首页<滨海千年

大连正在消失的“五二三厂”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2014-12-12 08:54

  沿着车流穿梭的东北路一路北行,穿过如今高楼林立的钻石湾和人气旺盛的文体街;与繁华咫尺之遥的老甘井子海边,有那么一片异常安静的土地。站在遍地荒草的厂区内遥望,可以看到生锈塔吊近景下的平静海面,可以看到看护吊车设备的老汉和他养的流浪狗。

  

  原五二三厂正门。

  时光回溯到若干年前,这里也曾经回响着机器轰鸣声,回响过大生产时的劳动号子和激扬音乐。这里是五二三厂,一个记录了大连工业辉煌历史的地方,一个凝聚了老大连人回忆的地方,一个正在逐渐消失的地方。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原五二三厂海边的塔吊上,反射出与50年前别无二致的光辉。

  这里曾记录辉煌

  12月10日下午,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原五二三厂海边的塔吊上,反射出与50年前别无二致的光辉。但塔吊的表面已经变得凹凸不平、锈迹斑斑。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的于文湖老人说,每当自己看到这些塔吊,就能回想起五二三厂那些辉煌的日子。

  73岁的于文湖1968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五二三厂工作。和这些承重50吨的塔吊一起,于文湖见证了五二三厂的光辉厂史。这位如今留守厂区的老人告诉记者,五二三厂是我党创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早在1947年,为了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我党就以民办公司的名义在这里建设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成分最高的大型兵工联合企业,这里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个战场。

  新中国成立之后,五二三厂仍在发光发热。这里也一度是大连工业辉煌历史的发展缩影。附近的老住户孙秀香仍然记得,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五二三厂仍是大连东北部最大、最繁华的居民社区之一。数万名工人和家属居住在这里,商业、服务业因之而繁华。于文湖则记得,当时的厂区内灯火通明,铸造车间、检修车间机器轰鸣。最为忙碌的还是海边的几座塔吊。“轮船运来钢材、木料、玉米……都是用这些塔吊运输上岸,然后通过火车运走,最忙碌的时候,每天要干到下半夜……”

  但当年繁忙的厂区如今已长满荒草。上世纪末,原五二三厂解体,衍生企业迁离。这片曾经热闹的土地上除了租用老厂房的单位外,只剩下留守看护设备的于文湖,和他养来看门的一条流浪狗。

  

  厂区外的原五二三厂职工礼堂。

  这里安息着英烈

  沿着几近废弃的厂区北行,在老五二三厂的东北角,还有一片更加安静的土地。砖墙围合的大门前,挂着甘井子区文保单位的标志牌。这里沉睡着吴屏周和安疆两位烈士。他们和五二三厂一起,永远被记载在大连的历史中。

  与周围的荒弃景象相比,这座烈士陵园内仍显得整洁而肃穆。于文湖会时常来到这片陵园里,拔拔草,扫扫地。他觉得这两位烈士是五二三厂和“五二三人”的骄傲。吴屏周牺牲于1947年的一场炮弹试验中,年仅31岁。而安疆烈士则在1949年抢运钢材的途中牺牲。和他们一起出现在五二三厂史志中的名字还有“中国保尔”吴运铎……“说起这些名字,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骄傲!”于文湖老人说。

  感到骄傲的还有海北路小学的师生们。他们已经连续多年坚持来这里祭扫。作为五二三厂的邻居,海北路小学的孩子们从父母辈、爷爷辈那里听过太多这片厂区的故事。在相关部门准备搬迁这座陵园的时候,孩子们却希望这座陵园能留下来,英魂依旧安息于此。

  

  位于老厂区东北角的烈士陵园。

  这里正在消失

  陵园可能还会驻留在这里,但已经有太多的东西留不住了。包括于文湖引以为傲的老五二三厂铸造车间,包括建于1953年,当时被誉为“大连最气派”厂门的五二三厂西大门;甚至包括了厂区外的那座五二三厂职工礼堂。12月11日,这座礼堂的局部已经被拆除,余下的主体部分成了存放矿泉水的仓库。礼堂门楣上的五角星已然斑驳,但岁月掩盖不了它大气典雅的苏式风格,也抹不掉往昔的繁华和辉煌。

  在五二三厂东大门外,“土地已挂牌,厂区内单位请尽快搬离”的通知很醒目。完成历史使命的五二三厂正在消失。但它昔日的辉煌不会消失,它留给大连人的珍贵记忆也将永不磨灭。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