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旅美画家来连寻找老机器剪板机为新中国工业工作60年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2014-11-13 13:00
“我的父亲曹希舜生前在大连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1934年从日本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剪铁板机(以下简称剪板机)。1954年,我家将剪板机奉献给国家,老机器在大连柴油机厂辗转工作了近60年,几年前才被淘汰……”一周前,70岁的旅美画家曹隽卿女士结束一个多月的寻找,带着些许遗憾离开大连。尽管此番寻找剪板机未果,但她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和大柴老员工的帮助下,已经了解到老机器80年来的工作轨迹。
曹隽卿依照童年记忆画出的老机器影像。
老机器当年世界领先
昨日,已回到美国家中的曹隽卿女士通过网络与记者展开越洋交流,“我与大剪板机告别是在1954年初,当年我10岁。老机器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依据童年的记忆,我画下了老机器的影像。”
曹隽卿女士告诉记者,画中的剪板机是由他的父亲、大连民族工业的先行者曹希舜于1934年独资从日本引进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剪板机,不仅是大连当时最大的剪板机,在全国也罕见。“这台剪板机可剪切厚度为32毫米的铁板,两个大轮子比一个人还要高。当时日本人在大连开办的工厂也不见这么庞大的剪板机。”
为新中国工作60年
大连民间学者嵇汝广向记者介绍,曹希舜是上世纪初从威海坐舢板来大连谋生的“海南丢”,靠在码头卖小米粥起步,后靠加工废铁逐渐创办“聚盛德切铁工厂”,厂址位于长生街5号。“当时大连工业才起步,对铁片的需求量很大,看到商机的曹希舜于1934年亲赴日本大阪购置当时日本最大的剪板机,聚盛德切铁工厂因此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切铁工厂,大连民族工业也得以扬眉吐气。”不过曹希舜的大手笔也得罪了日本殖民者,他曾被列为经济犯,他的侄子也被关入日本警察署受尽折磨。
嵇汝广介绍,曹希舜于1946年去世,1954年曹家后人将剪板机交给国家,被大连柴油机厂接收,此后又一直工作了近60年,直到几年前才被淘汰,为新中国工业起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机器虽老,但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父亲购置的剪板机在中国的剪板行业中仍处于优势,广泛用于机械、冶金、汽车和造船等制造业。尤其是解放战争支援前线的生产中,父亲的工厂与大连几个国营大厂共同携手,生产军工产品功不可没。”曹隽卿说。
女儿归国寻找老机器下落
曹隽卿上世纪90年代赴美从事绘画创作,得知大连现代博物馆设置展室征集并展览大连早期工业文物,她一下回想起父亲曾经引进的那台大型剪板机,但老机器现在在哪里无人知晓。9月初,曹隽卿回到大连,在现代博物馆的帮助下寻找老机器的见证人。10月初,曹隽卿找到大柴老厂留守处主任王玮(大柴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年轻时曾亲手操作过那台剪板机。在老大柴人的帮助下,曹隽卿回到大柴老厂房,见到老剪板机曾工作过的地方,“厂房的大门有3米半高,估计是为剪板机量身打造的。”
几经查找,曹隽卿终于得知老机器的大致辗转过程:在大柴工作到2000年前后被转让给下属企业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后又被转给施耐莱克公司;几年前施耐莱克公司更新设备,老剪板机才彻底被淘汰。曹隽卿告诉记者,老机器的下落就此无人再知。”
此番回到大连,尽管没有找到老剪板机的下落,但曹隽卿还是觉得不虚此行,为了尽快找到老机器的下落,她希望通过本报寻找知情人,将为民族工业工作近80年、为新中国工业工作近60年的老剪板机作为大连工业文化遗产保存下来,记录那段历史,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