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西安,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筑中国梦的征途上,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只争朝夕的精神,改陈布新,书写着新的辉煌。 文明创建 书写丝路新文明 “在创建过程中,还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您对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志愿服务,在红灯前停一停、斑马线上车让行人、公交车上为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等等,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我们的美丽西安、我们的中国梦就在眼前。”这段温暖的话语,是前不久西安市文明委向全体市民发出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爱西安爱祖国共筑中国梦》倡议信中的内容。 信中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创带建,大力加强治污减霾、缓堵保畅、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地铁、公交、水电气路、城市公共自行车、放心早餐等民生项目,推动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民心工程,优化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同时,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推动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文明旅游、文明出行、好人模范评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都是为了使市民生活得更惬意幸福。 倡议信发出后,立即在市民中产生强烈共鸣。家住南郊的周先生说,市委市政府真心实意为西安、为市民着想,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只有从文明市民的点滴做起,全力支持和配合市里的工作,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美好。 “没有全体民众的自觉参与,没有市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文明创建就永远是一个神话。”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裴靖瑜说。 为此,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西安市以在全体市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每一项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治理、融入百姓生活,于细微处体现精神、彰显内涵,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悄然绽放。 道德引领 让社会洋溢崇德向善新风尚 打开西安文化馆,点击“凡人善举”栏目,里面有当幼童坠楼命悬一线时冲上去用双臂挽救幼小生命的好邻居,有遭遇杀人疑犯时斗智斗勇帮助民警抓捕疑犯的好市民,有发现秤出故障短斤少两后写道歉信的好商贩,也有多年义务接送残疾人的好“的哥”…… 近年来,西安市加大公民道德建设力度,不断推进诚信建设,完善志愿服务,推广网络文明传播,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崇德向善已然成为社会新风尚。 今年以来,西安市实施包括诚信建设制度化在内的“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的道德内涵。市级相关执法部门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常态化公布诚信“红黑榜”,鼓励诚信行为,惩罚失信行为。“诚信”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全市组建了近千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组织策划“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手拍”“道德模范微访谈”“谢谢你陌生人”“好人365”等主题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在网络上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 2013年至今,刘华国、王振治、丁水彬、沈星等4人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贾合义、刘波等1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西安先后有38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3人先后获得陕西省道德模范称号;20人获得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以小见大 凡人善举托起现代文明大厦 台上是喜庆的文艺表演,台下百余名老人同吃热乎的长寿面。这样的场景,在西安市环城南路社区几乎年年上演。 在每年重阳节前夕,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年轻的志愿者们就开始忙乎起来。活动开始的这一天,人们凌晨四五点就聚集到社区活动中心,切菜、炒臊子、做调料、拌凉菜、煮面……饭点一到,自编自演的热闹歌舞跳起来,香喷喷的长寿面吃起来,社区成了温馨融洽的大家庭。 多年来,西安市把社区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渠道,在全市社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市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为需要帮助的邻居搭把手、出份力。 近年来,西安市还把乡规民约评议会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发挥传统道德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以协商调解的方式来化解彼此间的隔阂和利益冲突。 如今,乡规民约评议会已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品牌工程,对弘扬农村正气、引领农村道德风尚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西安市还系统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整合打包”为理想信念、道德实践、素质教育、成长环境“四个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将素质教育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把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评定纳入升学考核,发动全社会共同关注素质教育,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格局。(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通讯员 张文) |
已是第一篇
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