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女,1960年1月生,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五一路办事处光明社区居民,退休前任许昌市文化街小学校医。
刘英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丈夫李云志,是由养父养母带大的,其生父生母在离婚后又各自成家,并生育了子女,所以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刘英还要赡养三对公公婆婆。此外,这个大家庭里面还有8个兄弟姐妹、7个妯娌。1984年,刘英与丈夫李云志结婚时,起初丈夫并没有把身世告诉刘英,结婚两年后,刘英才逐渐了解,但让李云志想不到的是,刘英竟然主动提出要跟李云志的亲生父母认亲,分担照顾老人的责任。刘英像丈夫那样,称丈夫的养父为“爸”,称他生父为“叔”,称他生母为“婶”。公公婆婆去世后,他们对生父、继母的称呼由“叔”“婶”改为“爸”“妈”。
李云志的生母再婚后膝下共有4个孩子,当刘英主动提出以后经常来往,以便照顾夫妇俩晚年时,起初被老人婉言谢绝,她说:“云志5岁的时候过继给了李家,两家再牵扯怕引起矛盾。”刘英多次提出请求,老人歉疚地对她说:“云志从小没跟着我,现在我们年纪大了,不愿再给你们添麻烦。”刘英含着眼泪说:“您是云志的亲妈,也是我的亲婆婆,我们俩有义务、有责任赡养您。再说,我和云志都是学医的,懂得医学和护理知识,照顾你们更方便。”老人听了她的话,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刘英的钥匙串上增添了一把承载着信赖和亲情的房门钥匙。
无论是亲公婆、养公婆还是继公婆,刘英都同样看待。逢年过节以及每位老人过生日,她都记在心里,买衣服、送蛋糕、给零花钱,召集异姓的兄妹、妯娌陪老人吃团圆饭。她以长媳的身份忙前忙后,从无怨言。在她的影响下,8个不同姓氏却血脉相连的兄妹情同手足,7个妯娌亲如姐妹,互相关心照顾,比着孝敬长辈。家里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成功一起分享,困难协商解决,家庭成员之间从没红过脸,感情与日俱增,家庭氛围变得越来越融洽。
30年来,刘英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照顾3对年迈的公婆身上,很少有时间回娘家。年逾古稀的父母理解女儿,对她说:“不要怕苦、怕累,你要当个好儿媳,说话、办事不能丢娘家的脸。”养公公88岁瘫痪在床那年,她每天为公公端屎端尿,喂药喂饭,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公公按摩、擦洗身体,养公公90岁安详离世。刚料理完养公公的后事,原本腿有残疾的养婆婆又患心脏病、老年痴呆。整天躺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刘英就不厌其烦地给她清洗。有时遇到婆婆便秘,她就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外掏。俗话说:床前没有百日孝,可刘英床前伺候养婆婆整整17年。在婆婆生命的最后十天里,由于静脉点滴已输不进去,刘英只好把营养液吸进针管,再一点一点滴入婆婆口中,养婆婆活到98岁才离开人世。现在,两个80多岁的婆婆,她仍在一如既往地侍奉着。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在孝老爱亲的路上,刘英深深地体会到: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是和睦家庭的基础,是幸福家庭的源泉。2016年,刘英家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国家级“五好家庭”,同年被中央文明办授予首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6年12月,刘英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并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刘英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央广网、光明网、《河南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媒体重点报道。她说:“文明是社会的底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能够当选全国文明家庭,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