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存瑞到黄大年:长影70余年为大银幕加注“榜样力量”---中国文化馆
从董存瑞到黄大年:长影70余年为大银幕加注“榜样力量”
发表时间: 2017-12-17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12月17日电题(记者郎秋红、刘硕)“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长春电影制片厂从1945年建厂至今,在中国观众心中唱响一曲曲感人的英雄赞歌,为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英雄诗篇,为时代的进步发展不断注入榜样的力量。

  从《中华儿女》《赵一曼》《董存瑞》《党的女儿》《英雄儿女》,到《蒋筑英》《任长霞》《老阿姨》《守边人》,再到正在筹拍的《黄大年》……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建厂70余年来始终坚守的主阵地、主旋律。一个个经典的银幕形象,感动了几代人心灵……

  “长影的骨子里带着红色基因,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像、为民族铸魂是我们的传统。”长影集团总经理李庆辉自豪地说。

  回望长影的艺术长廊,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银幕英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赵一曼、王成、董存瑞、李玉梅等革命烈士、战斗英雄,到知识分子典型蒋筑英、全国优秀公安局长任长霞等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楷模,英雄和榜样类型开始多样化。近年来,长影将视角更多转向身边普通人,《信义兄弟》《索道医生》《老阿姨》《守边人》等影片,源自真实生活,以平凡展示伟大,传递着正能量。

  前不久,影片《守边人》全国边防“百城千哨”巡映活动走进了原型人物魏德友的家中。这场特殊的放映,又把主创人员带回艰苦的拍摄过程中。为了还原魏德友半个多世纪的守边故事,主创人员冒着严寒远赴新疆进行实地采风,深入魏德友生活的边疆草原。为了真实拍好魏德友女儿设宴劝父亲回城生活那场戏,摄制组将已经拍完的戏份推倒重来,再次回到外景地,将宴席安排在板房外,荒凉的背景映衬着边界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饱满,画面更加震撼人心。

  以艺术匠心塑造英雄形象,是长影人的优良传统。拍摄反映开国将军甘祖昌和夫人龚全珍老人事迹的影片《老阿姨》时,共启用5位编剧,历时一年多,创作30多稿,开拍后还停机组织专家研究、完善剧本。为真实再现当年场景,主创人员特意从八一电影制片厂借来当时的军装,连纽扣这样的细节也不放过。

  为了让主旋律影片走进更多年轻观众之中,近年来,长影大胆培养启用年轻编剧,让影片贴近主流观影群体。正在筹拍的反映我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感人事迹的故事片《黄大年》,由三位80后年轻编剧,以年轻人的视角解读黄大年。编剧之一林晓琳是长影的第三代,她深入广西黄大年的家乡,对黄大年的亲友、同事、发小等进行深入采访,将黄大年还原成年轻人可理解可接受的鲜活可亲的形象,写出的初稿得到一致好评。

  近年来,长影拍摄的《老阿姨》《信义兄弟》《索道医生》等多部影片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2017年,长影收获丰硕:《守边人》上映后收获好评;《老阿姨》等影片收获海内外诸多奖项;一些再现经典的主旋律影视剧作品荧屏热播,实现了品质与口碑双丰收。

  “70多年来,长影的主旋律影片从来没有断过流,不断有新的力量加入。只要坚持做下去,并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就会成为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李庆辉说。

责任编辑: 王 小宁
理论中国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