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健,男,35岁,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手术室麻醉科工作。工作满十年。第十四届感动北辰文明人。
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杜健 陈玉涛正是万千援非医生的缩影。正是他们用无畏的奉献精神谱写出爱国,敬业的绚丽篇章。他们的梦想点亮了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2015年十月份受天津市政府的委派,作为天津市第十九批援非医疗队的一名,踏上了非洲的土地进行医疗援助。两年的时间里,他克服了艰苦的自然条件,缺医少药的医疗环境,手术病人三百多人,抢救病人二十多例,圆满的完成了第十九批医疗队的任务,并且获得加蓬政府颁发的总统“骑士勋章”。
在2016年11月1日,杜健带着北辰区中医医院的领导的嘱托与关怀以及家人的依依不舍,经过二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中转埃塞俄比亚,到达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初到非洲,到达驻地以后,虽然对这儿的情况早有耳闻,但是他看见了眼前的现状还是不禁的大吃了一惊!这儿天气酷热,污水肆意,垃圾遍地,鼠患严重,蚊蝇滋生,蟑螂肆虐。疟疾,艾滋病,霍乱,伤寒,就跟国内的感冒一样普遍;网络建设落后,信号质量差,经常的3G,2G信号,断网一两天也是家常便饭;再就是蔬菜品种单一,价格昂贵!不过经过短暂时间的调整以后,他很快的进入角色,并投入到工作中去。
初到手术室,参观了一下手术室的情况,真相让他大跌眼镜!空调是坏的,就连遥控器也是没有电池;手术室卫生太差,蜘蛛网挂满了整个墙角;再检查一下麻醉用药,种类单一,只有最基本的一些用药,再看一下日期:2009年七月。。。当了解到手术室已经因为各种原因六年没有做过手术时,是他沉默的。他想历届麻醉前辈们不做手术肯定是有原因的,经过几天的调查研究,找出了面临的几大难题,首先手术室无菌问题,当地黑人无菌观念淡薄,基本上需要从零开始;况且手术室就只有一个高压锅,当地护士不会用,手术器械,麻醉穿刺包的消毒都需要他们来。第二,过期药品全部销毁,经过多方面的协商让医院找到合适的麻醉药;第三,抢救设备,器械,严格消毒备用。经过几天清理准备,划分了严格的无菌区,半限制区,限制区。他跟黑人同事讲好无菌的原因,当知道这是为了减少术后感染,降低术后并发症时候他们都积极配合他的工作。依然记忆是那么清晰,2016.11.11距离到达弗朗斯维尔驻地仅仅一星期时间,一个急诊阑尾炎的病人需要做手术。这在国内,最普通不过的手术,而面对缺医少药的非洲,确实是巨大的挑战!他术前访视病人,用不熟练的法语询问了病史,心脏情况,呼吸道情况,以及脊柱间隙的麻醉难易度,经过积极的判断,一般情况可,ASA2级可以耐受住手术的麻醉!接着摆在他面前的第二个困难出现了,当地医院没有大夫只有护士,手术一助以及器械护士的问题怎么办?关键时候,还是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眼科主任当一助,口腔主任当器械!不得不佩服大家精诚合作的力量,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后,监护,核对,然后右侧卧位,L2,3定位准确,消毒铺巾,穿刺成功,脑脊液缓缓流出,一切看似那么顺其自然的事情在非洲也得经过那么多的不容易才能成功!第一例手术的顺利开展,让连续了六年多的无手术成为历史,也是我所想到的,随之而来的是产科大夫的约见,商榷能不能手术问题,好几年没有手术的问题让这个刚果的妇科大夫很为难,因为手术室是一个背后的默默无闻的科室但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科系统的中转站,随之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手术需要科室之间的亲密合作,必须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无菌规则,一切以病人的安全为核心,如果有不一致的意见协商解决,刚果的妇科大夫欣然接受。随后的手术也证明 了他的这些做法是相当的正确!医疗必须以病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位,否则做的再多也是徒劳的,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业界良心!
手术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不过这儿的环境条件如果不说出来估计大家不会知道,举几个例子吧。第一个,外科手术急诊崁顿疝进行中,大家各司其职,手术室只有监护仪的声音在滴答的响着,突然间,手术室 没有电了,这个在国内基本上是零概率的事情,在这儿就是发生了。瞬间的,没有蓄电池的监护仪没有没有声音了,只有麻醉机的备用电池在工作着,关键是病人是处于麻醉状态,一下子他就回到了解放前,手摸桡动脉测心率,看甲床看血氧饱和度,手动测血压,关键是还需要用手机手电筒照亮手术视野!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提醒,面对经常断水停电的这个环境多备几个照明灯是必须的。手术室第二个,一个病人大出血,吸引器加上纱布的血估计两千二百毫升,嘱咐巡回护士核血,要红细胞,过了不知道多久终于来血了,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核查每一项,突然发现血袋日期是2015.7,这个他忍受不了了,问了黑人护士,说没有问题!他的回答是:不行,输血无小事,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断然拒绝输血;还有一个事情,以前只是知道他们时间观念淡薄,没有想到他们时间观念那么差,也是一个休克病人的抢救,已经过了中午下班时间,把他从驻地叫过去,他一听,立马顾不上吃饭,换上衣服就直奔手术室,结果去了一看,手术室major(护士长)不在,打电话,说没有吃饭喝水,去买水去了,这个。。。
手术条件艰苦,生活条件也是一样,断水断电是家常便饭,记得最长时间的一次停水是一个星期,三十多度的天气没有水,他们只能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用车拉水,每人生活用水每天不能超过一水桶,永远不会忘的是一脸盆水他冲了两次澡。再就是断网是常态,你可以在查询资料时候没有网,也可以在跟家人联系的时候突然断网,于是他就有了这样的一个心态有网就行,不要断!蔬菜种类也是相当的单一,土豆,洋葱全靠喀麦隆进口,在他们驻地医院所在的小山沟里,两年时间他没有看见过大白菜!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喜欢种菜的他,用从家里带过来的种子给大家种出来了新鲜的蔬菜,比如香菜,韭菜,小油菜。虽然数量有限,也许吃一次每个人只有夹一筷子的量,但是看的出来大家还是非常的开心!条件的艰苦让他把精力放在了工作学习上,除了完成医院所有的手术的麻醉外,积极参与了各种义诊,邦戈维尔的义诊,中加友好小学的义诊,弗朗斯维尔大学城的义诊,以及帮忙诊治中资机构的同胞们!数次义诊和特殊病例的手术都曾在加蓬各大电视台和报纸上被报道。这些微小的成绩也引起了国内以及当地领导的重视,中国驻加蓬大使,天津市卫健委,以及加蓬国务部兼卫生部长都曾亲抵弗朗斯驻地慰问他们,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另外时间的充裕为了不想家,为了有一个好的身体,他利用时间努力锻炼,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并且积极减重20余斤,完成跑步2000公里,并成功参加并完成加蓬国际马拉松。
为了加蓬人民的健康而努力的工作,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院领导,家人,朋友在祖国大后方的默默支持是他坚持下来的动力。两年时间与医疗队员积极配合, 克服了缺医少药的困难,使当地从六年没有手术到积极完成大小各种手术三百五十余台,急诊抢救病人十余例,赢得了手术科室的一致好评,在加蓬取得了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尊重。值得自豪的是喜获总统勋章一枚,这是加蓬政府设立的国家级荣誉勋章,授勋的那一刻,面对着加蓬国务部兼卫生部长以及各路记者的镜头,他的内心还是激动不已。两年来的辛苦付出;两年来的艰难困苦;两年来的酸甜苦辣,在这历史性的时刻化为了值得铭记一生的荣耀!
现在他可以自豪的说: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没有辜负两国人民的期望,胜利而出色的完成了祖国交予的援外任务。他没有忘记医务工作者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发扬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用自己努力的工作,用实际行动为非洲患者解除病痛,为中加,中非友谊作出自己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