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市人力资源市场新年后开张首日,求职者比往年同期多出一倍以上,但招聘企业减少近30%,招聘冷求职热的特征鲜明。
也许,一天的时间太短,并不能就完全说明今年全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关系,但从与去年同期对比中还是可以看出些许苗头。当下,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主要来自于企业的需求,而新常态下企业面临的竞争趋于激烈。一旦企业生产规模扩张受阻,所能提供的岗位必然受到影响,对员工的需求就会降低。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市人力资源市场在开张第一天便表现出用工需求低迷也在情理之中。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前些年大学开始扩招,现在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增加。有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增加28万人,而2015年这一数字又攀升到749万人。当扩招遇到了用工需求减少,便会产生一种叠加效应,使找工作更加困难。
可以预见,在经济新常态下,求职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也是一种常态。面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这种新变化、新特点,求职者需要有一颗平常心,保持一种好心态。所谓好心态就是不急不躁,多一分耐心,顺势而为。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总体偏紧的市场环境下,社会用工的相对需求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这是市场自身规律使然。求职者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以积极的心态寻找就业机会。虽然总体需求不旺,但也有部分行业的用工需求有所增长,比如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用工需求在全部用工需求中的占比不断增加,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求职者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使自己的求职道路更加顺利,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要保持好心态,需要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更好地满足岗位需要。在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表现在普通操作工和技术型人才短缺,而部分无专长无技能求职者及部分对就业岗位期望值较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意味着“就业难”中也蕴藏着机遇。求职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要俯下身子更加接近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充实完善自我,这样才能化“危”为“机”,找到既适合自己又满足社会需要的理想岗位。(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