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让“八棵树”精神在嘉峪关生根发芽---嘉峪关文化馆
嘉峪关站
邮箱|搜索
【时评】让“八棵树”精神在嘉峪关生根发芽
发表时间:2018-08-08   来源:嘉峪关文化馆

  近日,由30多家省内外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来到嘉峪关公路管理局采访参观,了解公路建设情况和“八棵树”精神。由此,嘉峪关公路人继承和发扬“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也为公路系统树起了精神的丰碑。

  嘉峪关地处戈壁荒漠,风沙、盐碱、干旱严重,年降水量为88.4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在这里“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可见植树造林的困难程度。当1952年的初春,第一代养路人郑占乾和工友们顶着漫天沙尘,在简陋的道班工房前种下一排杨树时,也种下了嘉峪关公路人的绿色“筑路梦”。尽管,这排杨树在狂风肆虐、风沙走石的恶劣环境摧折下,命途多舛,但是仍然有八棵在一代代养路人的精心呵护下,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嘉峪关公路人的精神象征,也就是当下嘉峪关公路人继承并发扬的“八棵树”精神。

  今年是酒钢建厂60周年,从1985年“铁山精神”命名至今,已跨越了30多个春秋。几代酒钢人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坚韧不拔、开拓前进,从无到有把酒钢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和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为新中国的冶金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靠的就是几代创业者、建设者用勤劳、心血、汗水和智慧,经过长期奋斗拼搏、孕育创造和提炼升华的企业精神——“铁山精神”,也是冶金系统的六大精神之一。曾经的岁月渐行渐远,留存的记忆却成为一个企业奋进的教材,艰苦创业铸就的精神也代代相传。直到今天,“铁山精神”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不怕困难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怀和开拓创新的闪光品质早已注入了代代酒钢人的灵魂,激励着后来者的前行脚步,润泽着他们的精神家园。30多年的精神砥砺,已然在嘉峪关人民的心中唤起了持久的共鸣。

  时代需要“种子精神”,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崇高的精神做支撑。赓续“八棵树”精神,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坚定信念,是嘉峪关公路人锻造成就的精神象征;从上世纪酒钢曲折艰难的建设历程到在戈壁滩上建起现代化之城,嘉峪关人将其建设精神凝结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这就是“嘉峪关精神”的无穷力量,它是嘉峪关人民在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的伟大精神,见证了嘉峪关人民所创造的光荣和辉煌,显示了嘉峪关人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正是因为这些“种子精神”,才会鼓舞后来者继续未竟事业,为人民幸福、国家强大、民族昌盛作出积极贡献。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离不开精神的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播下精神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会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如今,在嘉峪关西郊,国道312线之侧,八棵杨树一字排开,面朝天下雄关,背依祁连山脉,挺拔高俊,枝繁叶茂,似城市“哨兵”,又如公路“守护者”。岁月更替,几经沧桑,当年的小杨树已扎根戈壁,傲然挺拔,长成参天大树,象征着公路人永远吃苦在先、甘于奉献、勇往直前的“八棵树”精神,已在嘉峪关公路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之琴)

责任编辑:何志兵
  1. 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2. 嘉峪关文化馆 ©版权所有
  3. 陇ICP备08101081号  地址:嘉峪关市五一南路1819号  投稿信箱:jygwmb@163.com  技术支持:嘉峪关文化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