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安南坝---嘉峪关文化馆
嘉峪关站
邮箱|搜索
苍茫安南坝
发表时间:2018-01-09   来源:嘉峪关文化馆

  一旦决定脚步的方向,心向往之。去安南坝本不在我们的行程之列,听闻野骆驼栖居的地方,充满了好奇,于是临时决定从敦煌改变行程,驶向阿克塞方向。

  说走就走,还得温习“功课”:安南坝自然保护区地处酒泉地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部,与青海、新疆交界地带,属于阿尔金山北麓,库穆塔格沙漠以南的中亚内陆。“安南坝”一词属音译,哈萨克语。其实是“阿娜巴尔”的谐音。“阿娜”即母亲,“巴尔”为“有”或“在”之意,合起来就是“母亲在(有)”的意思。从县城出发,沿省道314线一直向西,约100公里,道路忽而在眼前向南打了个弯儿,就一直向南延伸而去。省道314线,当地人都叫它南疆公路,始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阿克塞县一直通往新疆的若羌县境内。

  雄伟壮丽的阿尔金山下,苍茫神奇的安南坝,是国宝野骆驼的家园。野骆驼毛色为沙棕色或白垩色,鼻梁隆起,耳短颈长,前膝肼胝,头顶无长毛。在戈壁荒漠的恶劣环境中,野骆驼“以日月为友,与风沙为伴”,谱写着西部人间动人的神话。作为濒危的独特物种,野骆驼是地球上唯一可以靠喝盐水生存的陆生动物。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野骆驼能在严酷环境下生存,本身就是一个奇迹,野骆驼的总数已远远低于大熊猫的数量,成为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珍稀物种,其保护的意义尤为重要。为使野骆驼有一个休养生息的好环境,我国相继成立了“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资料显示,安南坝保护区是野骆驼生存和繁殖比较集中的地区,被称为中国野骆驼的“产房”。越是罕见,越要神往,野骆驼一时充斥了脑海,恨不得马上就出现在眼前。

  车在风中疾驶,暗云低垂,有雨要临。远处的戈壁,愈来愈近。莽莽中,各色的砾石在云隙中透出,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静寂的旷野,一片荒凉,偶有小平房闪过,晾晒的衣物随风起舞;偶有鸟飞过,远去成为一个黑点。在这茫茫的人世,各有各的生存途径,能自我放养灵魂者,并不以环境的恶劣环境而自馁。反之,生活在设施齐全的城市中,也有心似沙漠的颓废厌世者。故心不荒凉,沙漠犹能泛绿;心不狭隘,仕途便会宽阔无垠。

  风,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我们行驶的方向只能向前。风景在窗外流逝,太阳终于露出了笑容。给我们开车的哈萨克族司机的话也多了起来:“别看黑云压下要下雨了,其实这里的天说变就变。你们快看,天又放晴了。”随着他的话语,我们看到天上的云彩逐渐消退,阳光愈来愈强。

  沿路前行,不知不觉中,黑黛色的阿尔金山脉由远而近,扑面而来。阿克旗乡的大部分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一部分区域几年前已划为安南坝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了。逐渐地,终于看到了绿色。有了绿色,便有了生机。临近一看,原来是农民种植的玉米。路边还有等待进城的农民,包着头巾甚是醒目。他们置身喧嚣去,我们寻觅寂静来。

  车行至南疆公路安南坝岔路口一拐,汽车向南沿着笔直的砂石路一路疾驰。路旁的山已不再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远景,而变成青黑的巉岩真实可见,甚至离得近的山石和车身擦身而过。路边的安南坝河轰隆作响。远远地看见群山环绕、林荫掩盖的村落,那就是安南坝了。和我们一行的小高,少言多思。她说,下个目的地是安南坝最别致的胡杨峡。说是胡杨峡,其实更多的是红柳。

  风小了,随着汽车的颠簸,又进了戈壁,顽强的芨芨草夺人眼目。黄的沙漠、绿的胡杨,还有红柳、芦苇荡、潺潺流水……青黛的山峦眼看要被云彩淹没,涓涓流水折向山坳,那屏蔽的不是一个世界,那只是无边无际蔓延的青青草色和生命的追寻。仰首看胡杨,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总有一种精神在升华;伸手掬水,是如此的饱满和绵润。如果与风对话几句,不仅仅是风言风语,更多的是生命的执着,与岁月的风雨无关。

  阿尔金山雪峰耀眼,胡杨泉水情深意长。但是,由于地域辽阔,时间仓促,野骆驼只能与我们擦肩而过,只能惜别。苍茫神奇的安南坝保护区,就像一位慈祥的哈萨克族老人,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强如山,平静似水;又像一位高深的禅者,静穆默坐在群山环绕的盆地中,淡然如云,静观着外界的纷纭变幻;更像是一座无形的丰碑,篆刻着野骆驼和游牧民族那颠簸的岁月,顽强的历程和神奇的传说,也书写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离开安南坝时,山的那边,安放着一轮硕大、温暖的落日。余晖下,我们的心情随之安放。野骆驼依旧是心中的一景,越想近的越奢望。有机会,一定还会去安南坝的,因为野骆驼会等着我!

责任编辑:何志兵
  1. 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2. 嘉峪关文化馆 ©版权所有
  3. 陇ICP备08101081号  地址:嘉峪关市五一南路1819号  投稿信箱:jygwmb@163.com  技术支持:嘉峪关文化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