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靓丽的海口文明生态乡村。 记者 黄一冰 摄
“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这是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带给村庄的蝶变。海口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目前共建成1987个文明生态村,占全市自然村总数84%。一个个散布于绿水青山中的文明生态村,绘就了令人陶醉的海口美丽乡村新画卷。
孩童在干净整洁的昌道村村道中玩耍追逐。 记者 黄一冰 摄
提升村容
一村一景展新颜
走进秀英区石山镇昌道村,仿佛进入一个被绿色拥抱的世界,每走一步看到的都是不同风景,火山石垒砌的村道围墙,墙面绘上了漂亮的壁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沁人心脾,曲折幽深的小巷串起全村96户人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最美画卷。
走进琼山区三门坡镇龙鳞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湖面,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椰树婆娑。整个村庄就坐落在湖的北岸,湖被椰树环绕、农舍被槟榔树映衬着。村中文化室、健身场地、村民休闲点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庄的外围是成片的胡椒园,还有荔枝园、木瓜果园,可供游客参观和采摘,置身村中让人仿佛走进了世外桃园。
目前,我市已形成秀英区的火山口文明生态村片区,龙华区的仁里片区、东谭美丽乡村片区,琼山区的“九龙戏水生态休闲区”、“绿野仙踪”片区、“百村联创百里文明生态村长廊”,美兰区的“鹤舞九湖”片区、“十美乡村”片区等。片区里配套设施完善,村庄之间有慢行道相连,中间有驿站。文明生态村环境卫生优美,文化设施齐全,村民文明有礼,人文和区位优势明显,为发展“农家乐”、民宿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我市实施村庄风貌提升工程,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打造“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晴天看美化、雨天看净化、建筑看文化、村庄景区化”的精品示范村,把村庄打造成景点,开展果园村庄、花园村庄、绿色村庄和人文村庄等创建,依托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发展特色民宿业、乡村休闲旅游业。
我市还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PPP管理模式,由专业环卫一体化公司负责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实现了“户清扫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难题,实现村庄亮丽整洁的新容颜。
“文明生态村创建不仅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更给农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现在我们为生活在美丽乡村而感到幸福。”琼山区泮边村村民王庆文由衷地感叹道。
文明生态乡村吸引市民游客前往体验。记者 吴祝好 摄
挖掘历史
文化传承留乡愁
龙华区城西镇苍东村是一个红色村庄,在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中,该村不忘把乡村文化印记保存下来,村里建起苍峄党建历史陈列馆,通过一张张图片再现了苍东、苍西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史迹,从而向村民开展红色教育,传承革命传统。
“有爱才有家,有德才有福”“勤劳朴实,热心待人。明理处事,诚信为先”。走进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美富村,绿树掩映的古朴农家庭院,一块块挂在家门前的家训牌成了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村民还让出自家土宅,在村文化广场建起了中国村庄家训家风施茶馆,良好家风家训文化的润泽让这个火山古村民风淳朴、邻里守望相助。
“海口将厚培文明乡风与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融为一体。”海口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把火山文化、乡贤文化、国学文化、海南八音文化等融入到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突出特色化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浓浓的乡愁文化氛围。
在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过程中,我市坚持挖掘、保护并弘扬好海口乡村的特色文化,坚持推进海口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公共环境建设与乡村风貌结合的风貌改善,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强化海口乡土特色。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居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和监管机制;加强古村落和民居的保护,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如今,乡贤馆、村史馆、文化室、爱心书屋、文化休闲点等设施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在我市一批文明生态村建成,通过“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的形式,广泛开展“送琼剧下乡”“文艺演出进村”“晒亮家风家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广泛开展乡村广场舞汇演,农民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利用宣传栏、壁画、文化活动、乡规民约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良家风培育,抓好乡风文明,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夯实文明生态村的软环境,注重从精神层次和文化层面提升农民素质,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文明生态村创建带来的文明新风貌。
“村庄美了,村民的文明素质也得到提升。”秀英区永兴镇美孝村村民小组长陈玉章说,自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来,村里从未出现过偷盗现象,村民或游客在村中遗失钱包、财物等,拾获的村民都会主动归还,另外,村民还自觉抵制毒品,村里治安环境良好,邻里和睦相处。
乡村书屋让村民可以饱览群书。记者 黄一冰 摄
扎根生态
创业就业不离乡
在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浓密的树荫下是成片的火山乱石堆,石头上密密麻麻的长满了有着“养生仙草”之称的石斛。原始自然的火山地貌,加上绿色长势旺盛的石斛苗,构成一幅独特自然的乡村美景。
在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过程中,施茶村坚持“不砍一棵树,不搬一块石头”,原生态环境种植石斛,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公司出资金、技术、提供种苗,村民以土地租金入股,入股的村民每年可从合作社利润中获得分红,预计将为村民增收80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三年前的3000多元实现翻番,到现在超过1万元。
“创建文明生态村,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美兰区演丰镇禄尾村村民蒋月香对记者说,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昔日脏乱差的村落华丽转身为花园式的文明生态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吃海鲜、赏海景,体验农家乐,许多村民家门口当起老板或实现就业。
据介绍,美兰区结合绿色慢行道建设,以“以藤结瓜”的方式将沿线的文明生态村有效连接,突出了海洋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特色、侨乡文化特色及美食文化特色,突出乡村体验、健身休闲功能,积极培育乡村观光旅游产业,将“绿道”变为游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将文明生态村变为各个观光景点。
龙华区以潭丰洋为轴心,结合周边仁台村、斌腾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当地石斛基地、兰花基地等特色农业品牌,辐射带动遵谭、龙泉周边的郊野公园示范点的建设,连片打造“一轴多点”的具有龙华特色的郊野公园示范区,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带动本地村民致富。
秀英区打造了以海秀镇、长流镇、西秀镇为代表的城郊型文明生态村片区,以永兴镇、石山镇为代表的羊山生态型文明生态村片区,以东山镇为代表的农业观光型文明生态村片区,不仅凸显一村一景的独特韵味,一个文明生态村也成为海口渐热的乡村近郊旅游目的地,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民宿、采摘等吃上“旅游饭”。
琼山区创建文明生态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橡胶、胡椒、水果、花卉、瓜菜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淮山、牛大力等品牌,并创新经济生产模式,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基地农业、庄园经济,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如今,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化经营”“众筹” “共享”等模式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扎根文明生态村,使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了增收。漂亮的文明生态村现已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的新选择,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文明生态村建设正步入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海口日报记者谢大强 实习生 陈周鑫)
旧州镇美丽的墩插村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往游玩。记者 张俊其 摄
记者手记
共享生态文明新福利
海口的乡村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近几年来,通过创建文明生态村,一个个美丽乡村脱颖而出,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更给昔日沉寂的农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唤醒了广大村民爱护生态、守护好家园的意识。在参与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共享生态文明带来的新福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事实证明,海口文明生态村创建,不仅推动了海口农村地区的物质文明建设,也促进了广大农村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升,更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载体和平台,文明生态村创建正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绿色小康之路。(海口日报记者 谢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