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路小学的小演员们演绎黄梅戏版《花木兰》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学校供图
汉阳一中的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拯救》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学校供图
11日,参加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武汉市教育局主办的“我们都是戏剧(戏曲)大师”2019年武汉市青少年校园课本剧艺术节暨武汉市校园戏曲展演活动的50余所学校进行现场抽签,活动进入倒计时。
从主办方获悉,9月24日至25日,50余所参赛学校将参与预赛角逐。预赛分戏曲、戏剧两个专场举行,戏曲类节目将评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风采奖,进入决赛的戏剧类剧目前三名将获评“我们都是戏剧大师”的最高奖项——“三鼎甲”。
“今年有一大革新,教师可参与表演,师生同台竞芬芳。”主办方介绍,往年的参赛剧目中,涉及到的老师、家长等成人角色均由学生扮演,尽管学生们努力去刻画,但难免有“跳戏”感。今年,允许教师参与表演,但采取了限额制,戏剧类仅限一位教师作为主演参演,确保不会喧宾夺主。师生同台让本次大赛多了新的看点,令人期待。
汉阳一中:用戏剧进行自我教育与启发
参赛剧目:校园心理剧《拯救》
“你认为谁该为校园霸凌负责任?”“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谁叫他不讨人喜欢呢?”在汉阳一中高中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拯救》里,陈天乐(角色名)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面对旁观者、施暴者,从错愕到拼命辩解,从迷惘到放弃挣扎,他的悲痛发人深省。
该剧由汉阳一中高二(6)班学生们倾情演绎。起初,大多数学生对校园霸凌这个话题并不了解和重视,有学生认为霸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害者自身“不讨人喜欢”。为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老师要求大家在创作与排练过程中,查找相关的报道与资料,并通过想象将自己代入校园霸凌的情景中去,深刻体会“在霸凌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帮凶”。最终,通过一次次修改剧本与排练,学生们深刻认识了校园霸凌这一现象,增强了同理心。
复兴路小学:从武戏“小白”到威武“花将军”
参赛剧目:黄梅戏《花木兰》
黄梅戏《花木兰》是根据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木兰从军》改编而成的黄梅戏剧目,通过“告别”和“从军”两场戏,表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根据剧情发展,《花木兰》分一文一武两场戏。后半场“从军”要表现花木兰跨马上战场的情景,对于从未接触过武戏的小演员们来说,一手执长枪一手拿马鞭的武戏动作很难,每天训练都汗如雨下。学校场地不够,篮球场就成了排练场;为减少道具的损耗,长枪就用水管代替;花木兰没有斗篷,就把妈妈的围巾披着……整个暑假,大家顶着太阳一遍遍地训练,没有一个小演员叫苦叫累。而今,当所有人合唱“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时,气势如虹,引得同学们拍手称赞。
长征小学:用楚剧讲述“江姐”的故事
参赛剧目:楚剧《红岩片段》
《红岩片段》由《绣红旗》和《红梅赞》两部分组成,被大家广为传唱。硚口区长征小学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选用湖北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楚剧来讲述“江姐”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表演中,小演员们用一口标准的汉口方言唱出“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表达“江姐”等狱中女同志对党的一片忠诚之心,对新中国成立的渴望与向往时,听众们也能从中汲取能量,为开拓更为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图强。
据了解,硚口区长征小学一直以“长征文化 向上教育”为指引,教育学生爱党、爱国。楚剧进校园已坚持了3年。孩子们通过楚剧的学习,了解了楚剧相关知识,传承楚文化,将对祖国与家乡的爱用眼神、用手势、用唱腔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花岭小学:用心塑造“一丈青”
参赛剧目:京剧《扈三娘》
大花岭小学自2016年成为京剧基地校以来,在市区大赛中屡创佳绩,创编的节目在2018年获武汉市戏曲艺术节银奖,2019年获武汉市戏曲艺术节一等奖。
这次选送的京剧《扈三娘》是一出独立的武戏,取材自《水浒传》,分为“迎敌”“擒虎”“遭擒”三段,演绎宋江引兵攻祝家庄,扈三娘自邻庄来援,与梁山好汉酣斗,擒获王英,力败众头领。
扈三娘是武旦,唱念做打皆重。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挑战。从拿起枪、拿起刀时的不知所措,到如今枪花、刀花耍得行云流水,每个动作、每个唱段都离不开孩子们的汗水和付出。想到一个暑假的训练成果即将搬上舞台,孩子们充满期待。(长江日报 记者向洁 通讯员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