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小偷小摸、涉嫌违法犯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民警同志,我们家的孩子真的管不下来了,天天不回家。”这是民警在走访这些家庭中,最常听到的话。如何重塑他们对权威的敬畏,纠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良行为,让他们远离犯罪的诱惑?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从盗窃车内物品案件入手,坚持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建立了一整套的“未成年人关爱机制”,在着力重塑“边缘未成年人”人生起跑线的路上,走出了一条诸暨路径。■杜萌颖 王晶
车内盗窃案件背后的问题
今年三四月,巡特警大队队员们发现,主城区车内物品盗窃案件发生率提高了,有一段时间,大队经常接到关于车内物品被盗的报警。民警很快发现,这些“拉车门的盗贼”,有近半都是未成年人。
“这些人还未满16周岁,我们要上门走访,与他们父母共同督促,加强管教。此外,这类案件的发案率必须有明显下降。此项工作由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吴培林牵头落实。”巡特警大队大队长张顺说,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哪怕是调教好一个孩子,也能拯救一个家庭、降低发案率,为平安建设减轻负担,这事值得做。”
很快,一支十余人的专案小分队成立了,怎么帮?从何帮起?“我们想到,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公安人就已经立足枫桥经验,总结提炼出‘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的未成年人教育关爱工作法。”吴培林说,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为这批未成年人建立专门的关爱机制,是第一步。
很快,大队“便衣班”的民警就出动,掌握未成年人经常出入的酒吧、KTV、奶茶店、浴室等地,来到他们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生活圈子,并在两个月内,筛查并不断完善出一份数十人的重点关爱对象清单。
以不良行为的多寡分类
“开展这项工作后,我们才发现要管的这摊事并不轻松。因为一些未成年人平日不上课,白天睡觉、夜晚活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这些不良行为。”全程参与走访的巡特警大队队员黄飞说。
在共同的摸排走访后,大队经过研究,为这组未成年人建立了一人一档的数据库,根据不良行为的多寡、管理难度的强弱,将他们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AB两类为家庭情况复杂、父母明确表态无法管教的,不良行为特别多;CD两类则为家庭尚可管教,需要注意回访的。自此,对AB两类未成年人的关爱,成了工作的重点。
6月18日,大队联系了市关工委,周雪芬主任听完这个项目,就明确表示会大力支持,并立刻拟定了系列心理关爱计划;6月底,大队又联系市检察院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工作。一切就绪后,暑期的大型系列行动开始了。
“8月5日,在关工委的支持下,我们邀请了心理专家蔡领悦老师给民警们上课,教大家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与未成年人沟通;8月11日,我们组织了23名未成年人的家长座谈听课,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管理以及警民联动;8月18日,我们又集中组织了30名未成年人前来上课,教他们如何树立自信、加强自我管理,并带他们参观了检察院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吴培林说,这些举措是关爱机制的重要抓手,统一了民警、家庭、未成年人三方的目标,从自我管理、协助预防、法治帮教三个层面,扎稳了马步,也获得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感谢。
作案曲线图彰显的成效
按照分工,专案小组里的每位民警都结对了四五名未成年人。为了让他们逐渐摆脱不良行为,民警们几乎充当了他们的“半个父母”。
比如民警方敏结对的未成年人小张,原本正是上高中的年纪,但因他不愿再回学校,又无力支持各项消费,才开始了小偷小摸。随后,方敏和小张的父母想了不少办法,方敏自己也经常与他沟通、谈心。“你年纪那么小,学点一技之长才可以自食其力,获得真正的自由。”终于,方敏的一番话说动了小张,很快,在家长的协助下,小张进入中专开始了全新的学业。
这样的事还有不少,有的家长半夜给民警打电话说孩子还没回家,民警就帮他们一起找一找;有的未成年人又出现盗窃行为了,民警一次又一次地把人喊来做思想工作。今年10月,民警朱寅把最新的统计数据交到了吴培林的手上,高兴地说:“经过关爱以后,从今年6月至今,全市盗窃车内物品发案率大幅度下降。关爱帮教的几十个未成年中除一人以外,其他人员均未作案。”
对此,吴培林说:“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四个统一,其中就包含了‘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统一’。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固效要固本,下一步,我们还要将这一指导思想,继续渗透至未成年人关爱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