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文化馆-王芳敏:禁毒战线上展巾帼风采
» 正文 您的位置:余姚文化馆 » 道德典型 » 身边好人

身边好人

王芳敏:禁毒战线上展巾帼风采

来源:余姚文化馆 时间:2019-10-16 14:48:00 文字大小:T|T

  人物名片:

  王芳敏,43岁,2001年参加公安工作,2003年3月至今一直在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工作,目前任禁毒大队副大队长。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禁毒事业,曾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获“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公安系统禁毒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省吸毒管控工作先进个人”“宁波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具体事迹:

  近日,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王芳敏来到姚北实验学校,为该校400多名七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禁毒课。

  “把禁毒工作当作一项‘爱心工程’来做。”这是王芳敏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十八年的从警生涯中,除了最初两年在马渚派出所当内勤民警,她所有的经历都和禁毒工作息息相关,是禁毒战线上的“巾帼标兵”。

  毫不退缩 与毒贩殊死搏斗

  王芳敏从小就是个体育健将,坚毅果敢,不怕吃苦,当警察是她的梦想。1997年夏天,王芳敏通过体检、考试和面试等一系列严格的筛选和测试,被警校录取,成为了一名预备警官。2001年,王芳敏以优异成绩从警校毕业,真正成为了一名警察,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2003年3月,王芳敏被选调到市公安局刚组建的禁毒大队工作。由于禁毒案件的特殊性,王芳敏面对的常常是一些亡命之徒,在一些案件实施抓捕行动时,发生枪战或是危及禁毒民警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她坚守岗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当年5月10日,禁毒大队得到一条“有一伙毒贩将在城区某宾馆进行大宗毒品交易”的线索,于当天凌晨5时实施抓捕行动,王芳敏作为禁毒大队一员参与了此次行动,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重特大毒品案件的抓捕行动。根据部署,王芳敏和同事们一起进入该宾馆守候,王芳敏的埋伏地点是宾馆大堂保安室的更衣柜内,一直到中午12时,王芳敏一直蹲守在狭小的空间内,为了尽量减少暴露的可能,她没有吃饭喝水,一直在柜子缝隙里牢牢地盯着宾馆大堂的出入口。

  当天中午12时30分,4名毒贩终于来到了该宾馆,大约十分钟后,指挥部传来行动指令,蹲守在该宾馆各个角落的民警立即出击。在这次行动中,王芳敏一边用口令提醒同事注意安全,一边向歹徒冲了过去,大家齐心协力将毒贩制服。

  创新机制 突破管控瓶颈

  从2008年起,王芳敏主管吸毒管控、预防教育等工作。与缉毒破案相比,吸毒人员管理工作更具复杂性、长期性、反复性。王芳敏在禁毒战线上十六年如一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对标“全国禁毒示范县(市)”创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推出吸毒人员管控新体系,为打造新时代禁毒工作“余姚样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新《禁毒法》出台后,王芳敏在宁波大市范围内首创戒毒康复“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一人一档”等工作机制,结合余姚实际,推出阳光帮教、构建运动沙龙、建立女子帮教队等举措,通过亲情重建、就业安置、困难帮扶、公益资助等手段,帮助吸毒人员重拾人生价值、早日回归社会。2014年全市禁毒专职社工队伍成立后,王芳敏克服“人难找、门难进、口难开”等实际困难,带领禁毒社工逐户上门走访、逐一谈心谈话、逐人突击检测,积极构建有效、严密的复吸预防体系,全面夯实禁毒基层基础工作。

  2013年,王芳敏结合余姚实际,提出了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分类分层次管理办法,创新毛发毒品检测技术实战应用,创建吸毒群体网络联打联防机制,研发“余姚籍吸毒人员管控信息系统”,确保人员再控、信息再控。随着各项吸毒人员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去年,余姚吸毒人员有效管控率居全省首位,市禁毒委被评为“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今年4月,余姚还成功入选全省首批15个禁毒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成为宁波大市中仅有的两个创建单位之一。

  此外,王芳敏还把宣传教育作为毒品管控的重要工作,始终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以学校为主阵地,努力构建完善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已开展50余场禁毒宣传讲座。

  “作为一名禁毒警察不仅需要有打击毒品犯罪的勇气和决心,更重要的是注重对涉毒人群的教育和挽救,他们的回归才是禁毒工作最大的意义。”王芳敏这样说。 


更多

余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余姚文化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