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黄龄苇,是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的一名初中生,2019年8月23日至26日,她和小伙伴拟好调查采访提纲,做足准备工作,带上纸、笔、文件夹,开始了一场认真的垃圾分类政策主题调查,结束后,她写下了2600余字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文明乐清对该调查报告的节选内容:
调查目的:探究垃圾分类政策的具体规则、形式,居民们是否已形成良好、自觉的相关认知。通过调查采访,激励更多人自发地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去。垃圾分类在上海已成为热门话题和行动,希望这一政策贯穿社区文化,同样成为“热门”,让家乡成为模范文明城市。
调查时间:2019年8月23日-2019年8月26日
调查步骤:
1确定采访对象。前往宋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确认本次调查专访中的10名采访对象分别为:卫生保洁员、社区妇联、网格员、社区居民、城南街道爱卫办主任、消防队员、社区主任、宋湖老支书、城南街道创建办主任,以及环卫所环卫车驾驶员。其中男性6人,女性4人,40岁以下4人,40-55岁4人,55岁以上2人。
2面对面采访。每人提问5道题,共50问,有效回答共43问,问题回答率86%。
3拍摄照片。整理调查文样,集中思考并发现总结。
调查结果:
1、对政策盲目支持
有些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类别的具体情况,只是盲目地表示“支持”。他们总说垃圾分类是很好的,但是一旦要求他们具体分析讲解,就会半天吐不出一个词来。虽然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似乎只是从众的判断,并不包含自身的理解。
2、并未重视和学习
大部分居民们都表示自己会严格主动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则,但对干、湿垃圾的理解存在偏差。也没有真正地把垃圾分类当成及其重要及其有意义的政策去学习。
3、分类设施不齐全
现在社区里明确分类的垃圾桶并不多,最多只设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标识的垃圾桶。这在一方面上来讲,是造成居民们不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一大原因。不过大多数居民表示会逐步适应这一政策,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已有所增强。
调查感悟:
从表层方面来看,实施这个政策的目的便是提升居民素养以及生活水平,保护环境,同时提高人们的自律意识;从国家的深层方面来看,垃圾明确分类了,证明国民已经重视起垃圾污染,国力也会因此强盛起来,这对国家的政治、文明乃至方方面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在这浩大的工程之后,一定会有两个对立面。那就是极力支持推进此项政策的社区工作人员兼管理员,以及忽视该政策的人。从采访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工作人员呕心沥血地投入着人力物力。他们不但能做到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还为了帮助提升他人的环保意识,费尽心思。
在这里,我们适当提出建议:请重视垃圾分类,垃圾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让我们的家乡、祖国、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永葆干净整洁,请尽一己之力,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去。
意见建议:
1.捆绑服务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措施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
2.因地制宜 各乡镇街道、社区、小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回收利用废弃物条件、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
3.减排补贴 制定并实施垃圾排放制度,低于排放量标准的给予奖励或补贴,超过的予以惩罚,以此有效控制垃圾源头排放,提高大众垃圾减排少排的积极性。
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而垃圾分类可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还能减少占地、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小小年纪的黄龄苇在调查报告文末提到“我们相信不论是什么人,无论他们在社会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都应对垃圾分类的未来抱有殷殷期盼与美好憧憬。”但愿孩子的美好愿景能够早日实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