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做什么,都是些小事。”8月3日下午,在越城区蕺山街道长桥直街20号,62岁的李瑶仙笑着摇摇手说,她也是刚得知自己入选今年7月的“中国好人榜”。
照料现已92岁高龄行动不便的公公近40年,伺候中风的婆婆8年直至离世,照看患有精神残疾的小叔子,还要养育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62岁的李瑶仙生活中有太多重担。但这个不服输的妇女,40年来,用执着坚守和辛勤付出,撑起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四代之家。
“一个人做点事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难的是在没钱的日子里能咬紧牙关、不离不弃,难的是几辈人之间的心无芥蒂和相濡以沫。”这是李瑶仙入选“中国好人榜”孝老爱亲类的一段介绍词,也是她努力将苦日子过成好日子的真实写照。
李瑶仙是越城区马山人,40年前,她与丈夫孙明灿结婚后,就一直与公婆住在一起。“嫁到这个家,就是这个家的人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公公婆婆这辈子也不容易,作为儿媳,我一定好好地孝顺他们。”40年如一日,李瑶仙一直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照顾着一家老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但在对公公婆婆的照顾上,她从不含糊,从未有一句怨言,也从没与老人红过脸,每件事都要做到让公婆舒服舒心。
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顿时陷入阴霾:李瑶仙的婆婆突然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面对这一状况,李瑶仙不但没被吓倒,反而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好好地伺候,老人家就能好起来。李瑶仙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老人,喂饭,擦身子,端屎端尿,从来不嫌脏不嫌累。为了方便晚上照顾婆婆,她就和丈夫轮流睡在婆婆床边的小床上。这一照顾就是8年,李瑶仙陪伴婆婆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刻,老人临终前还念叨着媳妇的名字。
李瑶仙的公公孙庆加年轻时是“喝”过墨水的知识分子,是一名会计师。当记者走进老人的房间,家具稍显陈旧,房间也没有过多装饰,却收拾得干净整洁。近看老人,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铄,聊起天来更是思路敏捷,口齿清晰。“我能长寿,除了自己注重养生外,都亏媳妇照顾得好。”老人乐呵呵地说。
平时一日三餐,李瑶仙是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尽量做容易消化的食物,保证老人吃饱吃好。每天早晨7点50分,当公公在家附近散完步回家,李瑶仙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一碗面条、一个鸡蛋、一包牛奶;中饭和晚饭,李瑶仙夫妻俩再加上公公和8岁的孙子,4个人每餐不下10碗菜。“我知道,她是想让我每种都吃点,但菜实在太多了,吃不完。”公公嘴上看似抱怨,脸上却露出幸福的笑容。老人有时莫名其妙发脾气,李瑶仙也从不放在心上,总说:“老小老小,老人就像小孩子,发发脾气很正常。”
一起相处了将近40年,李瑶仙明白老人的心,每次听到公公念叨着自己年纪大了,只能看看报纸、听听京剧,她心里总有点难受。李瑶仙发动家里其他成员,不管大事小情都要跟老人“请示”一下,因为她明白,虽然老人嘴上说着不管了,可心里是不愿意被忽视的。
除了尽心尽力照料好公公外,李瑶仙还要照看住在同一屋檐下、患有精神残疾的小叔子,并默默地承担起全部家务。她总是全家第一个起床,为家人准备好早餐后,急忙出门送孙子上幼儿园,还要去看望住在附近的母亲。李瑶仙用女性特有的坚强和韧性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用爱心呵护家庭每一个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小家庭。
40个春秋,李瑶仙努力尽到了一个妻子、一个儿媳、一个母亲、一个亲人的责任,她用自己质朴的行动,诠释着“孝”和“爱”的中华传统美德。邻居们都心疼李瑶仙辛苦,总问她:“长年累月地坚持,难道你就不觉得累吗?”她总是腼腆地笑笑说:“一个家庭和睦最重要,我只是做了天下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情。”
李瑶仙是辛苦的,但她也是幸福的。在她的默默奉献下,如今这个家四代同堂,家庭和乐,邻里和睦。和善的公公,体谅的丈夫,孝顺的儿子和媳妇,懂事的孙子,他们每个人的笑脸对于李瑶仙而言都是快乐的源泉。“我怎么对老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我现在老了,他们也都这么对我。”说完,这位质朴的妇女放不下手中的活,又忙碌开了。(绍兴日报 见习记者 徐晶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