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_ 文明评论 | 瑞安文化馆
中国文化馆总站联盟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正文
信用是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来源:瑞安文化馆发布时间:2019-10-21 15:20:00编辑:李洋洋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在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失信违法、违规行为时有耳闻,经营者信用状况与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快乐消费的标准背道而驰;企业拖欠工人工资,贷款不还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等,也屡见媒体曝光。失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公信力,影响了社会消费潜力,而且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打造信用体系是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温州历史上的三把大火,大家都记忆犹新。第一把火是耻辱之火,1987年,温州的假冒伪劣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销毁,烧醒了温州人的诚信意识。第二把火是雪耻之火,1999年,同样在杭州武林广场,奥康集团烧的是冒充温州牌子的外地皮鞋。2001年温州第一次提出,要大力推进质量温州向信用温州转变,“信用温州”首次出现在媒体上。第三把火是诚信之火,2007年,温州企业家在杭州武林广场诚信宝鼎中共同点燃“诚信之火”。现代社会对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诚信就是一座城市的生命。

  这几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不断进步,用机制约束商业失信,以信用激发消费潜能。日前,康奈集团的两代企业家在央视英语频道《温州系列》节目中讲述了“让中国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故事。现在,康奈集团在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00多家皮鞋专卖店,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出口单价达25美元/双,最高出厂单价达65美元/双。这就是诚信营造消费氛围,质量赢得市场,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消费、敢消费。

  笔者认为,作为国内企业应该反思失信带来的严重后果。对消费者而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影响了国民购买国内产品信心,有些人甚至对国内产品望而却步。国内不管国企还是民企,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让国人加深对国货的认知度,这样就不会出现国人漂洋过海去买自己国家产品的笑话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推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让更多人认识到信用有价,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是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体两面。目前,我国对失信惩戒的规定比较完善,许多领域、许多行业都已经施行“黑名单”机制,限制行业准入的行政性惩戒,限制坐飞机动车、住宿高档宾馆等高消费的市场性惩戒,还有行业性惩戒、社会性惩戒等。对严重失信者,造成严重后果者,要强权出击,严厉打击,并追究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有关企业、社会服务机构要开发基于个人信用服务产品,打造以质量取胜的中国制造,遵循取信为民为政之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守信者得到更多实惠和便利。(陈桂芬)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网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