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礼仪理当“从娃娃抓起” - 丽水文化馆
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 丽水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返回首页
我的位置:丽水文化馆 > 文明评论 > 博物馆礼仪理当“从娃娃抓起”

博物馆礼仪理当“从娃娃抓起”

 时间:2019-08-08 来源:四川文化馆 字体:【 】 【打印】【关闭】 
  近日,一张广东省博物馆观众留言本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有人在留言本上质疑博物馆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并质问:“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对此,广东省博物馆晒出截图并回应: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提醒大家: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8月5日南国早报网)

  “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这句名言广为流传,表达了人们对博物馆建筑及其历史文化宝藏的景仰。近年来,各地博物馆越建越多、越建越好,吸引了更多人进入参观。然而,不少“熊孩子”出没于博物馆,追跑打闹、大声喧哗、损坏文物,让肃穆的博物馆变成“一地鸡毛”,也给博物馆管理出了难题。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是检验社会文明、公民素质的窗口。“熊孩子”大闹博物馆,不仅会干扰其他人的参观权利,也会使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和神圣感碎落一地,甚至可能威胁到文物安全,这些应该是起码的常识。博物馆对孩子们的跑跳、打闹等限制得多,怎么能说“管得多”呢?认为孩子们在博物馆肆意追赶、吵闹是在“解放天性”,这实在是一种认识误区。孩子们的确需要解放天性,但解放天性显然不能把规则意识一起“解放”掉了。

  表面上看,孩子们在博物馆肆意追赶吵闹、乱扔垃圾、攀爬文物,缘于他们缺乏自制力、活泼好动的天性,貌似可以原谅。然而“熊孩子”产生的根源,终究还在“熊父母”身上。孩子们的一些失范行为,凸显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当家长们将博物馆当作孩子们“解放天性”的游乐场,孩子们怎能不尽情嬉闹?当父母们不懂得博物馆的参观礼仪为何物,没有养成正确、优雅的参观习惯和规则意识,孩子们又如何懂得爱护文物、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针对“熊孩子”大闹博物馆等不文明现象,博物馆方面不妨采取标语提示、文明督导、工作人员巡视等多种办法,对个别有此类行为的孩子及其家长予以提示和引导,甚至做出相应惩戒,从而纠正部分孩子尤其是部分成年人的不文明行为。广东省博物馆所谓的“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回应。博物馆还可以联合学校、社区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知晓博物馆参观礼仪,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文明规范。如此疏堵结合,相信能为“熊孩子”及“熊父母”们补上文化和规则的一课。

  大人们以身作则,遵守文明规范,对孩子们的不当行为加以教育和管理,才有助于营造文明温馨、井然有序的文化氛围。当孩子们知道维护秩序、保护馆藏是参观博物馆的必备素质,懂得整洁环境和宝贵展品来之不易,需要公众温柔相待,他们才会在这里学会并表现出文明礼仪。只有真正“爱上”博物馆,古老的馆藏品才能熠熠发光,照亮孩子们懵懂却清亮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吕端晨
上一篇:
下一篇: “丑哪吒”彰显文化自信的魅力
相关新闻  
文明要闻 更多>>
宣传动态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主题活动 更多>>
2019 清明 标题图  丽水文化馆288x162.gif
QQ截图20180403165415.png
82354363149316349_副本.jpg
QQ图片20170928221923_副本.png
QQ图片20170914135025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