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扬州裕泰祥茶制作技艺获批扬州市第四批非遗项目,扬州裕泰祥茶栈——裕泰祥获批第二批“江苏老字号”。双喜临门,为明年十月扬州裕泰祥茶栈的百岁生日提前送上了贺礼。“一片一叶,每杯茶里都凝聚着岁月的故事,凝结着工匠的精神。”扬州裕泰祥茶栈第三代传人、掌门人王路说。
每一个老字号品牌,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的传承故事。创建于1920年的裕泰祥,现在坐落在明月湖畔。历经沧桑变迁,这座百年老店已然是扬州茶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裕泰祥为何能经受住市场洗礼传承上百年?今天,我们不妨探寻这家茶业老字号的传承故事。
百年传承,几代人用心守护
指针回拨到1989年9月。在王路的爷爷王石丹、奶奶徐顺英80岁生日寿宴上,王石丹拿出家中珍藏的“裕泰祥红茶”,一边为来宾泡茶,一边介绍老店的历史故事。
1920年,扬州人赵继广在埂子街创办了裕泰祥茶栈。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赵继广将茶栈转给其侄儿赵绳书经营,并同时邀请王石丹参与管理、经营。1935年,赵绳书和王石丹共建号:合记·裕泰祥茶栈。1947年,赵绳书退出,王石丹拥有全部股份,改号:石记·裕泰祥茶栈。1952年,王石丹当选为市工商联茶叶公会主席。1955年,因为种种原因,裕泰祥没有加入公私合营。尽管如此,王石丹仍不忘茶叶事业,经常做些茶叶的研究和零售小生意。
老店、老人、老故事,情到深处,王石丹老泪纵横,重建老店期望溢于言表。“在1993年病故弥留之际,爷爷仍希望有朝一日重建裕泰祥。”王路说,“重建裕泰祥,复兴老字号,成了我们一家几代人的孜孜追求。”
1997年,王路赴日本攻读建筑景观学研究生。他把握机遇,学习日本的茶叶茶道及对老字号保护方面的经验。2007年,王路在江阳中路43号重建裕泰祥茶栈。2011年,裕泰祥茶栈再次调整扩大并搬迁至文昌西路354号的明月湖畔。记者日前走进裕泰祥茶栈,第一眼就看到桌上有一尊王石丹青铜像,铜像背面镌刻着王路和父亲、儿子的名字。“这表明我们一家人复兴裕泰祥茶栈,保护老字号的决心。”王路表示。
百年老茶,精诚坚守匠心如一
香高、色艳、味醇,捧一杯裕泰祥红茶,氤蕴缭绕,芳香四溢。牙尖一啜,满口盈香。
好茶饮来自好茶源。伴着茶香,王路向记者介绍了裕泰祥的好茶源。“裕泰祥茶源此前大多来自福建、安徽、浙江等地,一般经由大运河运至扬州。”他说,“为了保证新茶质量,当年爷爷总是亲自带队驻点茶区。”
“这些年,为了提高茶叶品质,我和父亲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王路介绍,裕泰祥茶栈在武夷山政和县租用了500亩土地作为茶叶生产基地,茶树种在武夷山,茶叶长在云雾里,吸取大自然生态之精华。基地将低产低效老茶树换种改植,并与武夷山茶研究院开展院企合作,转化技术成果,推行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茶叶加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裕泰祥茶栈对此十分重视。一揉一捻,一撩一抄,一划一翻,在200°C铁锅中,带着青草气的鲜茶叶像音符一样,翻转跳跃,经过炒茶工匠的煨、扇、筛、拣等十几道手工操作工序,变成了香气扑鼻的手工茶。
裕泰祥先后在埂子街、大东门街、江阳中路43号以及现在的文昌西路明月湖畔开展经营活动。历经沧桑,虽然地点、规模、经营形式不同,但始终不变的是内涵和文化。
百年老店,守正创新文化传承
守正是根基,创新是源泉。
如今的裕泰祥茶栈不再是曾经的前店后作、摆上柜台经营的茶叶店,而是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茶艺茶道、文化交流、艺术沙龙、商务洽谈于一体的休闲、交流场所。在品牌呈现上,茶栈揉合了东方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时尚风貌,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推出了雅俗共赏的“裕泰祥红茶”新品种。“裕泰祥不求洋、不贪大、不浮躁,把做细、做精、做强作为宗旨。”王路说。
为了传承裕泰祥的茶文化,从2016年开始,王路就着手筹建裕泰祥茶文化艺术馆,到处收集老物件、老故事,以茶人茶事讲述裕泰祥茶文化。“艺术馆就设在裕泰祥茶栈里,馆栈合一。”王路说,“我要让茶栈成为一个让人沉下来、静下来的地方。”漫步裕泰祥茶栈,在一楼,一排排载物架摆放着不同年代的茶壶、茶具、茶经及古代与茶相关的陶器、石器、瓷器。此外,还展示了各种珍贵的史料。
“传承茶文化,人才是关键。裕泰祥茶栈每年与扬州市人社局委派的专业培训机构联合举办高级茶艺师培训班,吸收优秀人才加入裕泰祥茶文化艺术队伍中来。”王路介绍。
这些年,王路在重建裕泰祥茶栈的同时,致力于国际友好交流,宣传裕泰祥及扬州茶产业,扩大扬州及扬州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正在思考将日本茶道与裕泰祥融合,培育适应游客需求的现代茶馆,进一步擦亮裕泰祥品牌。”王路说。(扬州日报记者 吴忠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