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联盟·扬州站
 
文明播报  联盟联播
文明聚焦  扬州好人
公告公示  讲文明树新风
资料下载   我们的节日
文明建设  主题活动
道德模范  文明风采
志愿服务  文明访谈
未成年人  图文简报
扬州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礼仪活动    县区动态
 首页 > 文明播报
今天我们如何学雷锋?微雷锋专业雷锋受欢迎 长效雷锋价更高
  发表时间:2014-03-07   来源:扬州文化馆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为迎接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形成全民学雷锋精神、争当志愿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中国文化馆联合全国联盟网站开展了“讲述我心中的雷锋”主题采访活动。对于“你身边有‘雷锋’么?你觉得现在什么样的行为算作‘学雷锋’?”这两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答案。我们从全国近百篇的采访报道中精炼出不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做法,试图解答这一问题,为大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参考。
 
    雷锋,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一个时代的道德楷模,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人。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1963年的3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无论个人能力大小、职务高低、也不论时间、精力、投入多少,只要心中装着雷锋,雷锋精神就会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从城乡和街道,从社区和小区,从社会和家庭,走向每一个地方。帮助、温暖、照亮、激励着我们在学雷锋的路上不断前行。

  “微雷锋”同样大有可为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学雷锋不需要惊天动地,生活的小事,社会的每个角落,各行各业,都是我们学习雷锋的平台。对于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等行为,不少人还存在“高大上”的认识偏差,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学雷锋活动,总愿意在轰轰烈烈上下功夫,总愿意让媒体关注和表扬,甚至连敬老院的老人都可能一天“被爱心”十几轮,身体都受不了了。当我们过分放大这种“大”、“外在”,显然就容易让学雷锋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这种学雷锋很容易让人觉得空,有作秀之嫌,且学起来有难度、不方便,让人会有厌烦和抵触心理。这实在是误解和曲解了雷锋精神。

  黄山市祁门县侯潭村中南组残疾农民鲍月明,一家四口三人残疾,在村民帮助下,30多年前,开起了小卖部。为了感恩,他每年除去微薄的开支,为支持公益事业,将利润全数捐出。但他感觉还不够,三十年来坚持做活雷锋能帮助到村民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三十多年来,修路补桥、义务巡逻、收发信件、修水修电、照管空巢孤寡老人、发布各类信息,他用这些小而实的事学习雷锋,回馈村民帮助。他说:只要能帮助到村民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鲍月明家小店门口有一块公告栏,上面公告的内容全部是事关村民们的大小事情。一个三口残疾的家庭,要说能力真说不上多大,但却坚持了三十年做好事实事,哪怕再小的事,都在用心、用情做,实在不随便。在问及鲍月明的身边是否有雷锋,自己眼中的雷锋精神的意义是什么时,鲍月明话语朴实而又真诚:乡亲们一直照顾我,其实他们都是活雷锋,我做的事都是我应该做的。好事不分大小,但是要坚持,只要我还做的动,我会一直把做下去。

  学习雷锋,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挤出大块时间帮助别人、实施公益;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经意间,在素不相识的陌生氛围中,我们仍然可以随时将援助的双手、温情的笑脸、支持的眼神和慷慨的动作,伸向微弱者、困难者、等待救助者和路人。虽然有时的援助不是物质援助,而仅是一个表情、一张笑脸、一声问候,当我们力所能及地做了,这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助人、乐善好施的情怀。也就是一种实实在在、可触可摸、人人可及的雷锋精神。“雷锋无须仰望,就在你我身边”,这仍然是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或许一个人学雷锋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在千千万万个“微雷锋”的感召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学雷锋吗?

  “专业雷锋”让学雷锋更到位

  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学雷锋,这样学起雷锋来更有针对性,将学雷锋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同时也能避免了学雷锋一阵风、一窝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最大的学雷锋服务,将好事做得更好。

  每天早上7点刚过,家住扬州的徐茂舜在家简单地吃过早饭后,就出门了。他平时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步行不超过5分钟。无论春夏秋冬,徐茂舜总是一大早出摊。“我怕有人上班路上车子突然坏了,找不到地方修车。” 徐师傅打开门,“巴掌大”的修车摊上,除了修车,还配钥匙、修伞。他修好的伞上都附了一张收据,收据上标明了顾客姓名、伞坏的位置,还带有“徐茂舜”三字的印章等信息。这个上世纪90年代,从伞厂下岗的下岗工人,徐师傅说,当时看到家门口一家修车摊正打算转租,想到自己有点手艺,不如租下来做点小生意吧。后来,在社区和城管的帮助下,徐师傅顺利摆起修车摊点,兼顾修锁、修伞便民服务。这摊一摆就摆了10多个年头。徐师傅被扬州市民亲切地称为 “徐雷锋”。

  在江苏张家港,朱雷锋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朱师傅,我家的水管坏了,你能过来帮我修一下吗?”“朱师傅,过来帮我装一下水龙头吧?”每天,家住锦丰工业园的朱召彬就会接到各种“求助”电话。他总是一个个应下,下了班赶去服务。60岁的朱召彬是冶金园(锦丰镇)新港村一名普通的联防队员,5年来,他义务担当村里的水电工志愿者,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朱师傅”。张家的水管坏了,李家的电灯不亮了,此刻朱召彬就是村民们心中的“大救星”。他用自己会水电的专长,为当地的村民有效地开展志愿者服务,被当地的村民称为“朱雷锋”。

  修理水龙头、修伞、理发、护理等有技术含量的学雷锋可以更好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将自己的专长融合到平时的学雷锋活动中去,这在全国有许多,这种“菜单式”的志愿服务,不仅细化了学雷锋有效开始,还让平时的学雷锋活动更效地开展。

  “长效雷锋”价更高

  几乎每到三月,各地总会掀起学雷锋的热潮,声势或大或小,条幅或多或少,但形式大都雷同:组织义工开展义诊、修家电、理发、慰问孤寡老人、清扫马路、维持交通秩序等等。这些惠民举措的确是雷锋精神的体现,不仅方便了百姓生活,也从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社会风气,其本身并无不妥。但是在民间,就曾经流传这这样的顺口溜,“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话虽然有些调侃的味道,但却一语中的,击中了不少地方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主义要害。学雷锋是好事,“长效雷锋”才是将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有效地传承,才能摒弃功利主义的学雷锋。

  相信大家对北京老人孙茂芳名字早已经不陌生,孙茂芳多年来不间断的照顾素不相识的老人,为他们熬好中药,为他们端去热腾腾的洗脚水,为他们梳头发,为他们打扫房间,为他们做饭……当时印象很深,一位病重的老人,含着热泪,用微弱的声音对孙茂芳老人说:“你是好人。”是啊!一位好人,在退休之后,自己已经是一位老人了,但他依旧延续着自己的那份坚持。51年如一日,学习雷锋精神、宣传雷锋精神、实践雷锋精神,被首都老百姓誉为“京城活雷锋”。如今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他仍然饱含热情地践行在学雷锋的路上,用自己对于社会的那份责任感,依旧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那份爱。素有“京城活雷锋”美誉的孙茂芳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不图利,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永葆为民爱民的高尚情怀,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敬老爱老,无微不至地照顾孤残老人,满腔热忱地帮助贫困家庭,组织发起爱心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实践了雷锋精神,传播了雷锋精神,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后任职的7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业绩。1996年开始担任齐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6年来,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他主修的高标准采场公路,为企业降耗增效3000多万元。不管时代风云怎样变幻,不管价值追求怎样多元,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把扶危济困、播撒爱心当成毕生天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被人民群众亲切的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他先后捐款20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孩子;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第一批加入鞍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无论是身边工友、同事,还是社会上素不相识的群众遇到困难,他都毫不犹豫伸手相帮,有什么送什么。而自己的家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至今还住在鞍山市郊,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水泥地、白灰墙,没有任何装修。最值钱的电视机,还是团市委听说他捐献了3台电视机后,专门送给他的。

  就是这个“长效雷锋”,他用自身的行动带动了更多的人参加学雷锋活动中来,希望工程爱心联队、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俱乐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红十字志愿者急救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和慈善义工大队等7个大队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目前,全国各地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分队、大队、小队已达170余支,6万多人加入其中。累计捐款200多万元,在新疆、重庆援建希望小学各1所,资助困难学生2900多名。无偿献血130多万毫升。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液样本5000多例,其中1人成功完成了捐献。800多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无论是郭明义还是孙茂芳,他们都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学习雷锋,争当雷锋。正是这些“长效雷锋”日复一日地做好事,坚守在学雷锋的岗位上,对社会尽一份力量。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不同角色的“雷锋”们用实际行动坚守着雷锋精神之美!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日益趋向物质利益的现代化的世界里,我们要怎么样学习雷锋,这些人就是我们的榜样!(扬州文化馆 张瑾)

责任编辑:蔡红虹
 
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扬州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