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乡村”“立足新时代,建设新农村”“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家有一老是个宝,要知人人都会老”……
行走在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下片马组,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墙体标语和一幅幅独具景颇山寨特色的漂亮的墙体画尤为引人注目,这些由家风家训、孝道公约等板块组成的文化墙,成为装扮乡间村头一道靓丽的风景,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与时代一同行进的乡村文化的多彩和繁荣。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这是片马村委会33岁武装干事董玉祥印象最深的一句墙体标语,也正是这句宣传标语,引领董玉祥走进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在董玉祥的印象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村里墙体标语最盛行的时期,其中的内容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抓经济、促教育、管计生、维稳定等为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一人失火,全家遭殃”等标语成为他少年时代挥之不去的记忆。
“那个时候,跟计划生育有关的标语最多了。”一旁的村委会主任田永松插进话来。44岁的田永松,自然对这些墙体标语更为熟稔,“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几十年来都在墙上‘站’着的。”在田永松看来,关于计划生育的标语也经历了一个显着的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严格,下片马组也一度出现一些看起来很雷人的标语,不过这些过激的标语很快就得到了矫正。到九十年代初,“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等更文明更人性化的标语逐渐上墙,到今天,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推开,“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等鼓励性标语也大大方方地出现在农村的墙体上。“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因为这些标语,现在我们村很多人家的生育观念都改变了,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也淡了。”田永松说。
“70后”田永松和“80后”董玉祥所经历的,是以计划生育和经济建设为主的年代,到“90后”董玉荣这里,墙体字更多的是由手绘变成了喷绘,墙体标语也更多地彰显“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董玉荣脱口而出的一句,“要致富,先修路”则几乎成了全村人最鲜活的回忆,“感觉我们村就是因为有了这条标语以后才修通了路的。”董玉荣说。
“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显眼处的大小墙体仍然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宣传阵地,跟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有关的图文并茂的宣传语是片马镇农村墙体的一大亮点。”在与片马镇党委副书记杨春华边走边聊中,记者在下片马组公路边的挡墙和很多农户家的墙面上又看到“爱护环境,保护家园”“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自你我做起”“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等与时俱进的宣传标语。跟以往不同的是,几乎每条标语都配有精美的图画,让人在觉得新鲜的同时很容易就记住了内容。“虽然我认得的字不多,但一看这些图画,就晓得它说什么了,像这幅,就是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能浪费。”53岁的祝继强指着面前一幅祖孙二人在田畴深处捡拾稻穗的墙体画说。
传统道德和乡风文明的提倡,让农村墙体的内容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元。“现在我们村就跟墙上贴的这幅画一样,干净又漂亮,镇里还给我们配备了大型垃圾桶,垃圾车随时都会把垃圾拉走。还有那些标语,看起来很舒服,我很喜欢。”在董玉荣看来,这些有“颜值”又有“气质”的墙体文化,以像他这样的村民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履行着使命,起到了教化人心、营造氛围的作用,也成了引领农村风气的风向标。
“我们村的墙真是越来越漂亮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美、越过心里越有底!”站在自家才开业两个多月的“梅兰农家乐”院内,村民董枪浪喜不自禁。(陆娉婷 黄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