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文化馆_中国文明联盟网站徐州站

首页 > 文明播报 > 正文

徐州“爷爷”“奶奶”惊艳央视舞台

来源:徐州文化馆 发布于:2015-04-23

  

排练现场

  

  邢指挥(右)指导学员练习小提琴

  

 在中央电视台表演现场

  你见过合唱的时候又唱又跳的吗?你见过小提琴、大提琴和非洲鼓一起为合唱队伴奏的吗?你见过50多岁才开始学小提琴,3个月就能拉十几首曲子的吗?这些让人脑洞大开的事情,全集中在了云龙和声艺术团这个团队里。

  这个团队刚刚组建3个月,就完成了从市电视台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的飞跃,并拿到了2016年央视合唱春晚的第一张入场券。这个团队共60人,最小的50岁,最大的70岁,他们在为梦想而歌唱,也给大家传递着快乐。

  开创合唱新模式 用非洲鼓和小提琴伴奏

  团队成立于今年1月8日,诞生的同时,颠覆了合唱团的传统模式,把合唱、非洲鼓、小提琴混为一体。有位看过他们表演的观众说,传统的合唱就是几排队伍往台上一站,可这支队伍,不仅用上了乐器,还在台上又蹦又跳,关键是一点违和感都没有,洋溢的快乐很能感染人。

  刚刚成立两个月,云龙和声艺术团就被徐州电视台特邀参加春晚。他们改编了S.H.E的《不想长大》,首波主打歌充满浓浓的古典味,副歌部分请出莫扎特助阵,间奏部分再加上大量管弦乐的庞大编曲,形成了流行 + 摇滚 + 古典混血的全新曲风,让每一个看了节目的人都记忆犹新。今年3月,凭着这首歌,他们跳过了城市海选赛,直接参加了南京第三届中老年艺术节全国海选晋级赛。

  走上央视舞台 成2016央视合唱春晚第一支受邀队伍

  4月20日,云龙和声艺术团刚刚从央视录制完《合唱先锋》,并得到了391.8的高分。这档节目的前身是《歌声与微笑》,是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CCTV15推出的一档大型群众音乐互动栏目,旨在为全国合唱团提供展示平台,倡导新的合唱模式,寻找有创新、有爱心的追梦人。

  云龙和声艺术团凭《不想长大》和《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两首歌曲惊艳了央视的舞台。在节目录制现场,评委们的评语也足以说明这支队伍的过人之处:“超越了音乐本身,不只是技巧,让人身心愉悦”、“充满活力,充满感染力,真想冲上台去跟你们一起跳”……

  《合唱先锋》总统筹、总导演海燕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个团队有理念、有创新,而且活力四射。这个团队里的人,每个人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可是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人,他们一直在追求音乐的梦,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合唱先锋》节目录制完成后,央视合唱春晚的制片人立刻就在台下找到了他们,邀请他们参加2016年的合唱春晚,央视将在后期派专业团队前来为云龙和声艺术团量身打造节目。据了解,云龙和声艺术团是央视2016年合唱春晚第一支受邀队伍。

  零基础学习小提琴 队员乐善好施传递正能量

  云龙和声艺术团总共有60人,其中有10个非洲鼓、26个小提琴、4个大提琴。如果不是听介绍,很难相信这些颜值高、气质好的团员最小也已经50岁、最大的70岁了,他们大都来自徐州云龙老年大学合唱班。有一点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非洲鼓、小提琴、大提琴在组团之前全部是零基础,而如今却登上了央视舞台。

  说到这一创举,就不得不提艺术团的教练兼指挥邢剑平。邢剑平是徐州职工音乐家协会原副主席、徐州云龙老年大学老师。在多年的音乐艺术指挥生涯中,他发现这群年过半百、爱好音乐的追梦人,不光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学些器乐。为了圆这批50多岁人的梦想,他独创了一种教学方法,将小提琴上的四根弦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称谓代替,并辅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称谓。五六十岁的人一边拉琴一边高声唱着“爸爸”、“妈妈”,那场面想想就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虽然有些无厘头,却让队员们很快就入了门。

  不过,艺术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因为邢剑平创新的合唱理念和教学方法,全体队员们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没。在排练徐州电视台元宵晚会节目的时候,只有3天时间,他们要完成一首新歌的创意、编曲、和声,其困难程度可想而之。队员们又是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排除了种种困难,每天从上午9时一直排到夜里12时。

  此外,在录制节目之前,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队员,徐州和声琴行的经理史桂春就为四川一所贫困小学捐赠了价值1万元的乐器,这事被《合唱先锋》知道后,在节目录制之时,特意让史桂春上台说了两句,把我们有情有义徐州人的精神通过央视的舞台传递到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