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内的水泥路下雨天也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是文化墙,挂着名人名言和乡约乡规。西安日报 记者 翟小雪 摄
村民往统一配备的垃圾桶里投垃圾。西安日报 记者 翟小雪 摄
庭前鲜花盛开的农家院落。西安日报 记者 翟小雪 摄
80岁的王化民是西安市临潼区滩王村的村民。9月25日中午,爱干净的老人将自家门前屋后打扫得一尘不染,连垃圾都要分类投放。老人说:“自从村里下功夫整治环境后,村里的环境比城里的小区还要好。”
王化民讲述的是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临潼区滩王村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这个古旧的村庄在人居环境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下雨能漂船 现在污水管道钻
滩王村是临潼区渭河滩上的一个老村、大村、农业村,明朝万历年间建村筑城,全村1427户,人口5340人,辖1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600余亩。蔬菜、红薯是滩王村的特色产业,年产值120余万元。
村上老人说:“滩王村是渭河滩上一个老村,老祖宗之所以给这个村起名滩王,除了觉得王姓人比较多以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希望这个村能成为渭河滩上的文化村、文明村、王牌村。”
但在过去很多年,这个叫做“王牌村”的滩王村基础设施一直跟不上。由于紧邻渭河滩地势不高,村里没有排污管道,多年来一逢大雨,这个村子就会“水漫金山”。村民还专门为此编了顺口溜,说滩王村是“下雨村里能漂船”。王化民的家在进村的主干道上,他说:“以前下雨,我家门口水最深的时候能淹过雨靴,连娃娃们上学都是难事。”
2012年村支书王晓宏带着村民开始整治村容村貌,梳理了“九大工程”,第一步就从排污管道入手。王晓宏说:“我们请来专业的规划部门为村里规划管道布局,又建了30亩地大小的地下排污池,为每户村民和村内道路以及生产路都铺设了地下管道。”当时也有人质疑工程量大,但如今不管下多大的雨,一小时之内村内积水全部排净,村民已经认识到了当初下大力气修排污管道的好处。
王化民说:“现在下多大的雨我都不担心了,咱家院子和门口都有排污口。”
从过去下雨能漂船,到现在雨停污水净,滩王村的村民已经感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便利。
九大工程改风貌 党员干部做先锋
除了修建排污管道,滩王村还有另外八项工程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也“功不可没”。
王晓宏介绍,在垃圾处理工程上,村里为村民配备垃圾桶,成立保洁队,定时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垃圾处理率达95%以上。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垃圾围村的问题,还彻底根治了村内卫生脏乱差的现象。
在改厕工程上,全村共建成865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旱厕变成水厕,不仅改变了村里的环境,还让村民养成了新的生活习惯。作为改厕试点村,滩王村全村的改厕工程在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届时滩王村将实现全村水厕。
此外,饮水工程已彻底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890多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道路硬化工程使村内五纵一横生产主路全部得以硬化。电网改造工程给46条村道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共217盏,扮靓了乡村夜景。绿色家园工程为全村栽植树木6300多棵,实现了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村容村貌整治工程让滩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房改造工程也已全部完成。
王晓宏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滩王村通过“四个结合”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利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党员活动日”落实美丽党建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织党员学习中省市区乡村建设有关政策,引导党员开展“党徽闪闪亮、镇村处处美”活动,发挥党员作用,体现党员价值,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以党支部为骨架,以党小组为依托,以党员示范户为责任主体,着力消除环境卫生整治死角和盲点,使全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监管。此外,村里还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党员设岗定责相结合,设置党员示范岗,明确每名党员的职责任务、管理区域。每个垃圾桶、每个垃圾台、每块宣传牌、每个广场、每条村道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监管,为美丽乡村的常态化管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党员王亚胜是村内一处党员示范岗的责任人,他说:“既然把我定岗在这里,我就每天早晚都去转转,只要以身作则,群众就会配合工作。”
文化引领村民变 移风易俗大改观
想做“王牌村”的滩王村,其实还真有一张“王牌”,这张“王牌”就是文化。
2012年起滩王村充分利用“文化”这张王牌,在村支部带领下组织全体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公布在滩王村进村主干道的文化墙上,让老少皆知。集中村里有威望、热情高的乡贤能人组建起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通过“一约四会”制度,培育邻里和睦、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
如今的滩王村共修建了5200多平方米的4个文化广场;建成了1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文体大礼堂,一楼可召开300人的村民代表大会,二楼配备有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和各种健身设备。形成了象棋赛、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广场舞大赛5大群众文体赛事品牌。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把群众从是非场引到文化场、从麻将桌引到图书室,使文明生活方式成为群众的内在自觉要求。
近年来,通过一场场传播新风的活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次次打动人心的宣讲,滩王人对文化、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有了更高标准,从根本上为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有力推动了滩王的建设发展。
滩王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系统谋划、争取支持,筹集资金,投入13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及文化设施建设,为村里配了演播室、警务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站等,使村庄面貌显着改善。
滩王村在环境卫生的治理、管护、保障、督察等方面,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既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调动群众支持配合党支部各项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人改变环境”,达到“环境改变人”的良性循环,推动了滩王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提升。
家风民风树新风 男女老少讲文明
六年级学生王静怡是滩王村的小辈,几个月前孩子获得了学校的“卫生之星”,得到了书本、铅笔等奖品。这些奖品都是村上准备的,为了表扬孩子爱护环境,也为了讲文明、树新风从娃娃抓起。
王静怡说:“我在上学路上遇到别人乱丢的垃圾,一般都会捡起来扔到附近的垃圾箱里,我们村环境卫生好,我们更要好好珍惜。”在王静怡的带领下,其上二年级的弟弟也能自觉遵守村里的文明公约,“爱护环境 人人有责”在滩王村可谓深入人心。
此外,为了弘扬文明新风,滩王村大力挖掘、提炼、创新并利用文化元素,提升乡村品位。以法治宣传、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家园为主题,打造了全长3.2公里的乡风文明一条街,刷新墙壁2万余平方米,设置宣传图画近百幅,文明标语70余条,营造良好氛围,传播正能量;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在家风培育中提升村民素质,汇聚形成好民风;把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通过“环境卫生星”“文明礼貌星”“移风易俗星”“诚实守信星”等树立标杆,将人居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融入到每户村民思想自觉中,调动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选树“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好干部”四大先进典型,把孝、诚、仁、义“四德规范”的种子播撒在每个村民心里。
滩王村群众文化活动氛围浓厚,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着,先后被评为省市“卫生模范村”,承办了西安市2017年“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现场会,党支部连续多年被评为“西安市先进基层党支部”“临潼区先进党支部”。
滩王村的蜕变之路是西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人心齐、泰山移”。有了文化的引领,有了思想的先导,滩王村在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培育文明新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激发文化自信,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弘扬传统文化,探索出一条老旧村庄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新路子。西安日报 首席记者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