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用农机种地呢?”一位老大娘说:“玉米涨价还没有农资涨价高,用牛种地也是为了少花点钱。”“天这么旱为啥不喷灌?”一位大学生村官说了实话:“这个‘百亩喷灌’项目建成后一直未用,可能是机井和管线连接有问题。” 这是山西省副省长刘维佳自带被褥住村干活后听到的一番对话。 这样的真话实情,普通人容易了解,但身在大楼里的干部未必了解。刘维佳的经历令人感慨,更令人深思——在新的时代,如何密切联系群众,如何保持血肉联系?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告诫全党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由此不禁想起,1944年《纽约时报》记者福尔曼在延安等地采访后这样的感叹:“他们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党的90年历史告诉我们,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人民才会凝聚在党周围,才会和党一起推动历史、创造历史。我们党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的惊人传奇,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的力量,来自于党同人民的血肉情谊。 有人说,新的时代,一些老传统过时了,不适应了。比如,你要真下乡,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手中的活儿谁干?案头的文件岂不要堆成山?不坐小轿车,山一程,水一程,这时间谁浪费得起?在一定意义上,这顶多算是“聪明人”的借口。要是这么摆困难、说条件,红色江山打不下来,当代中国的长足发展也搞不起来。 懂得了“民心向背”这个中国历代兴衰更迭的基本道理,懂得了“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的深刻含义,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地同人民在一起,进而把人民作为决策干事的一种根本价值导向。如此,我们又岂会畏于文山会海、日常琐碎、路遥山隔的障碍?一些人又岂能干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对百姓打官腔、摆官架颐指气使? 被称为当代乡镇党委书记楷模的文建明,发动干部挨家挨户找问题,数年下来已经找不到积怨了,干群关系融洽,百姓收入7年翻两番。他的事迹表明,坐在办公室等矛盾找上门,远不如自己上门找矛盾。工作再忙、文件再多,每年真正到基层与百姓住一两个月,用心听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血肉情谊”不言自明。 新的环境条件不是干群疏远的理由。想拉近距离,就有千百个办法;想解决问题,就有千百条途径;想为民谋利,就有千百种方式。心无百姓,这也难那也难;心有百姓,“老传统”总能开出“时代花朵”。(司空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