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沙坪坝区委宣传部长陶世祥: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文化馆
重庆沙坪坝区委宣传部长陶世祥: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18-05-16来源:学习时报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近五年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但文化产业“供需错位”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向市场和大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文化供给从“增量”到“提质”转变

  加强文化产业的价值引导。引导大众文化走出粗俗化的文化怪圈,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在核心价值观导向上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创作生产的引导,把弘扬主旋律、提高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创作作为文化产业政策主要价值倡导的内容。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净化文化市场。

  提升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真正能够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并激发消费者持续消费是产品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其本质就是要提高文化的质量。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文化企业不断创新文化产品的内容、表现形式、供给方式,以精品文化抵制“三俗”文化,以“良币”驱逐“劣币”。

  坚持文化产品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在文化产品中坚持民族的文化认同,即要在文化产品中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优良民俗文化的内涵。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文化优势转变为文化生产力,探索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创产品的研发,加强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包装和推广力度,使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软性的优良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同时提升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

  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培育文化消费。文化事业是公共服务领域,社会效益优先;而文化产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重。但两者同属于文化建设这个大系统,涉及文化必须兼顾两个效益,同时文化事业的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通过加大公共文化投资,扩大城乡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带动大众消费升级。加快文化街区等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事业,使公众更加便利、实惠地享受高质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以此为契机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氛围,培育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

  优化文化产业的供给主体结构

  文化产业的灵魂和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意,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理念和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形成发展新优势,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创造创新,让供给主体拥有与时俱进的竞争力,才能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力量,源源不断向市场提供更优的有效供给。

  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把传统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投资实现的增长,转为依靠效率提高和质量引领实现的增长。在深入分析区位优势和梳理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明确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紧跟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动向,不断增强文化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形成全面多元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化+”带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建设文化产业高地,必须坚持“大文化”的理念,依托现有行业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实现“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多元融合发展,以有效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领域供给水平。依托完整的“产学研”链条,以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制造业相融合,打造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

  坚持文化开放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契机,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协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往来,发挥自贸区开展文化贸易的优势和潜力,提高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西部地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搭建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平台,建设国家文化保税区出口基地,鼓励文化企业借助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渠道拓展国际业务,开展文化产业投资合作。(作者系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陶世祥)

责任编辑:王 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