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 光耀千秋---中国文化馆
长征精神 光耀千秋
责任编辑:王文宇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金秋十月,历史的指针回拨到1934年至1936年间。人们再一次聚拢在长征路线图前,凝视革命先辈一步步踏就的行军路线,萦回蜿蜒,一路西去北上。那是一条写满奋斗、牺牲、救亡的路,那是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为了抗日救亡的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战略迂回、浴血奋战的路,那是一条将士生死相依、军民患难与共的路……红星照耀中国,一支支拖不垮、打不散的红色队伍,如钢铁洪流般奔涌在中国的大地上。尽管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何处是落脚点、何时是胜利日,但他们始终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因此,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在这条不断迂回、不断突围的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气吞山河的革命壮举,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光耀千秋。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集中介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举办的相关纪念主题展览中的部分代表文物,以期更多的读者能够在历史遗存中真切感受革命先辈浴血的荣光,进一步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当下意义。“新的长征”,同样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同样需要长征精神为之注入强劲的动力。

  ——编 者

  

  图1:《为热河事变告全国民众书》。国共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加紧围剿各苏区,对侵华日军却提出“四不”外交方针,致使日军不断向南、向西扩张。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随后又向长城发起进攻。为此,中国共产党颁布该书,向全国民众谴责了国民党面对民族危机采取不抵抗主义,宣布中国共产党愿在三个条件下同真正反抗帝国主义的任何部队订立作战协定,进一步表明了坚定的抗日救亡的革命立场。

  信念史诗:

  坚信正义事业必胜

  工农红军的长征不仅仅是战略转移,也是表明革命立场、传播革命理想和信念的征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抗日救亡,但国民党政府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面对日渐壮大的红军及其革命根据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调兵百万“围剿”各苏区。为摆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困境,推动抗日运动发展,中央及各路红军纷纷开始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向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和抗日前线进军。拯救民族危亡和北上抗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是各路红军的旗帜,也是红军将士战胜千难万险、取得长征最终胜利的强大动力。

  艰苦岁月:

  不畏险阻、不惜牺牲

  漫漫长征路上,回荡着一曲曲九死一生的壮烈悲歌。红军将士冒着风雪、顶着寒风、忍着饥饿、受着严寒、吃着草根、啃着树皮,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行进中,突破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他们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转战十余个省,渡过近百条江河,翻越了20多座雪山,打响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战胜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多少个生命在战斗中牺牲,多少个生命未能走出空气稀薄、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高原,但他们依然坚信,为了革命的胜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拨正航向: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长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处理党和红军重大问题的开端。在与共产国际的直接联系中断、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共中央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确定战略转移方向、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实施作战指挥、选择长征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等党和红军领导人以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出奇制胜,率领各路红军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战略转移中的一个个胜利。

  众志成城:

  严守纪律、紧密团结

  长征路上,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各不相同,但都以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要、以党和革命的根本利益为重,自觉服从大局,统一行动、互相策应,讲规矩、守纪律,特别是在经过多民族聚居省份时,注重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对民族压迫、消除民族歧视,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争取团结各民族上层人士,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因此红军所到之处,均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工农红军空前集中、团结和统一,形成了众志成城、致力抗日的崭新局面。

  军民情谊: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长征期间,“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的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沿线群众主动帮助红军筹粮捐款、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直至参军作战,成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红军灵活多样的文化宣传也深受沿途群众的喜爱。他们书写标语口号,绘制宣传画,创作诗词、歌曲,出版战地报刊等,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也消除了沿途群众对红军的误解,团结了开明绅士,瓦解分化了敌军,扩大了红军的影响。历史证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相关报道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