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知青作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深入刻画了一代“上山下乡人”几十年的人生轨迹,创作了许多感动时代的作品;由他小说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孽债》《蹉跎岁月》曾创上海电视台最高收视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认可。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作家叶辛。
详细>>
1969年3月31日,我来到了贵州毕节的砂锅寨。这里,有层峦迭嶂的山川河谷,有淳朴独特的风土人情。这里,带着浓郁韵味的方言在我听来如同音乐一般美妙。那年我刚刚20岁,浑身充满了热情与朝气,我感觉眼前的一切美好而奇妙。然而新鲜过后,面临的是苦涩和艰难的生存环境。为了生存,我必须尽快适应山区生活。
从小我就喜欢文学,一直梦想当名作家。白天我们出工,晚上我就坐在茅草屋外,点着煤油灯,腿上放块搓板,在上面写作。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写作是唯一能够与外界沟通的工具。虽然身在闭塞山村,但是我依然相信,只要坚持梦想终有实现的一天。
有一天,一场大雨浇塌了我住的茅草屋,无奈之下只好搬到了一位老乡家里暂住。我发现,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天还黑着,老乡便牵着两匹马出门,等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乡已经挑了满满一担山草回来,两匹马背上也多了两大桶煤。我开始与他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用心感受着这里的一切。农村的生活给了我广阔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温度的作品一定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
在电视剧中,主人公柯碧舟有一句座右铭:“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与其说这是柯碧舟的座右铭,不如说是我借柯碧舟之口说出的心中感悟。每当我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写作累了的时候,就会抬起头看看这句话,心里就不觉得苦了。最近我正在创作另一部关于知青题材的作品——《五姐妹》,我相信这一定不是我最后一部有关知青的作品,因为知青生活永远是我的创作源泉,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