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编剪纸面塑 “非遗”走进乌鲁木齐城乡学校少年宫---中国文化馆
绳编剪纸面塑 “非遗”走进乌鲁木齐城乡学校少年宫
2018-03-27 09:22:00
 

  

  图为3月22日,乌鲁木齐市53小六年级(2)班学生在绳编课堂上练习绳编。(记者史漓莎摄)

  3月22日,剪纸、面塑、绳编、油塑四个非遗文化项目,进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4所城乡学校的少年宫,非遗传承人与中小学生亲密接触。

  当日,在市53小,剪纸和绳编课堂开课,非遗手工技艺和创意作品让人大饱眼福。非遗传承人耐心地讲解着其中的奥妙,孩子们跃跃欲试。

  绳编课堂上,只见几根五彩斑斓的绳子在自治区非遗传承人胡林生的指尖上下翻飞。经过巧妙地打结、翻转,不仅呈现出各种结饰,还能一会变成“花朵”,一会又变成“蝴蝶”。

  胡林生说:“绳编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这几根彩绳看起来简单,精心编织后就神奇了,穿、绕、套、撑变化万千,就拿中国结来说,它的基本编法就有50多种……”

  听着传承人的讲述,孩子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六年级学生王紫琪说:“我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去年我学了篆刻,这次选了绳编。绳子编织成的饰品很好看,不同绳结的意义更吸引我。今天学了编织五彩绳,这个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用到。”

  水磨沟区23所中小学都建成了青少年宫,每所学校都开展了多门课程,其中不乏京剧、武术、茶艺、刺绣等特色鲜明的课程。此次,水磨沟区将7坊街创意产业聚集区的非遗传承人引入市53小、市41小、市59小和市115小四所试点学校,后续还将在辖区推广。

  水磨沟区教育党委书记倪芳说:“特色课堂让非遗真正走进校园,鲜活地存在于青少年的学习与体验中,也使其得到了传承。”(记者史漓莎 通讯员孙振嵩)

来源:乌鲁木齐文化馆    责任编辑:张殊凡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