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小锡班”:童声悠悠唱锡剧 吴韵传承有未来---中国文化馆
江阴“小锡班”:童声悠悠唱锡剧 吴韵传承有未来
2017-12-22 09:23:00
 

  着一袭青衣,挥一挥水袖,粉墨登场。12月21日,江苏省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在江阴举行。会议总结交流了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先进经验,深入探索戏曲艺术与学校融合发展的做法,推动文化戏曲工作更加繁荣发展。锡剧进校园7年来,锡剧曲调在江阴中小学学生中口口相传,锡剧之花绽放校园。童声唱古韵,唱响的是乡音,唱浓的是乡情。

  

江苏省戏曲进校园工作推进会与会人员观看了江阴市“学校小锡班”汇报演出,深入了解了江阴戏曲进校园的成果。图片来源:江阴市文明办

  扎根校园沃土,传统锡剧发新芽

  锡剧曲调婉转,悦耳动听,在茶余饭后听一曲吴侬软语,在浓浓的乡音中感受江南水乡特有的柔情与风骨,多少年来一直是江阴人的最爱。时移世易,在当今社会多元化艺术的冲击下,昔日辉煌的锡剧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看锡剧、唱锡剧的人群越来越少,锡剧正面临断代断层的危险。

  如何留住乡音,延续乡情,挽救濒危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2010年起,在江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阴创造性提出“锡剧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开启了一段文化传承探索之旅。

  2010年9月,江苏省锡剧团少儿学员班在南闸中心小学正式开班,锡剧首次在全省高起点走进校园,牵手学生。“小锡班”由江苏省锡剧团资深锡剧表演艺术家担任教师,从唱、念、做、打每一个环节入手,让孩子们了解锡剧艺术之美。为了让锡剧小学员学习、唱戏两不误,学校对他们独立编班,每天确保有固定时间学唱锡剧,并选派优秀学科教师为孩子们进行文化课辅导。

  两年努力,成绩斐然,当孩子们登上舞台,有板有眼的招式,字正腔圆的唱腔,让人眼前一亮,稚嫩的童声为古老锡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小锡班”一度登上央视“大舞台”。“试水”成功后,江阴市文广新局和江阴市教育局于2012年展开合作,将“小锡班”正式在全市各小学铺开,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新的生长点。“小锡班”的教师堪称“顶配”,由江苏省锡剧团、无锡市锡剧院、华西特色青年艺术团和江阴市锡剧团的50余名专业演员亲自执教。截至目前,全市各镇街20所小学均开办了小锡班,实现了全覆盖,历届小锡班学员近4000人。

  

学生们辛勤“练功”,努力做好锡剧艺术的优秀“传人”。 图片来源:江阴市文明办

  古韵配新词,校园锡剧开出“文明之花”

  彰显文化自信,传承才有未来。“锡剧进校园”让一部分喜爱锡剧的学生学习了锡剧,如何才能真正普及锡剧艺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锡剧之美?2014年,继“锡剧进校园”后,江阴市推出“锡剧进课堂”。在全市各中小学校音乐课程中,每学期安排学唱一段锡剧基本曲调,学生从一年级至高三,将至少学唱24段不同唱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万名中小学生接触并学唱锡剧。

  “锡剧进课堂”,教学的压力转嫁到了音乐教师身上,江阴连续举办三期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基本形体、基本曲调、经典曲调等方面培训,至今培训教师近700人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普及推广锡剧艺术中的师资问题。

  配合“锡剧进课堂”活动的开展,江阴市教育局与江阴市文广新局配合,编写出版了《江阴市中小学锡剧进课堂实验教材》。教材包含24段唱词,将唱词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了以五小行动、六爱教育、人生价值、明向立志为主题的创作。2017年再次编发了升级版“传承版经典唱段”教材,选取锡剧经典唱段,并由江阴市锡剧团演员配合拍摄全套教材的视频资料,让全市中小学生们从视、听中全方位感受锡剧艺术的魅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进课堂”是“硬”任务,如何通过“软”措施,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锡剧?突出校园色彩,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秘诀”。江阴市锡剧团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题材,新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锡剧唱段、锡剧小品等作品:《智擒假币犯》《风雨路上》《桃花漫天》……一批反映正能量的原创现代小锡剧,通过学生的精彩演绎,“吸粉”无数,古韵新词传唱间,传统锡剧以其特有的魅力传递时代新风,“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次第绽放。

  

江阴“小锡班”精彩演绎,一朵朵锡剧蓓蕾尽情绽放。图片来源:江阴日报

  政企财政“护航”,“小锡班”唱响海内外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锡班”教学及活动都需要经费,没有财政支持,活动很难向纵深推进。江阴市委、市政府对“小锡班”十分支持,每年市镇两级财政投入360万元,对全市20个“小锡班”进行经费补助,至今已累计投入2344万元。

  吴侬软语演唱出的婉转锡剧,通过浓浓的乡音,总能勾起淡淡的乡情。乡音为线,乡情为缘,一批有着乡土情结的企业家也加入到了传承锡剧的队伍中,由香港江阴商会出资1000万元、江苏华宏医药出资300万元成立的传承振兴锡剧基金,用于每年奖励对传承振兴锡剧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有力推动了锡剧的传承与创新。

  有了财政“护航”,校园锡剧活动在江阴市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一次的全市小锡班艺术汇演,每两年一次的优秀节目展演,为锡剧小学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中的40多名优秀苗子被江苏省、江阴市锡剧团定向招收,成为锡剧传承人。去年年底,南闸中心小学锡剧小学员倪丹坪的《锡韵丹馨》个人专场表演在江阴市文化馆精彩上演,小学生举办专场锡剧表演在江阴属于首次,让我们看到了锡剧传承的美好未来。

  七年精心呵护,“小锡班”已然长成参天大树,成了江阴对外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江阴市“小锡班”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无锡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密集播出,锡剧通过童声传唱,逐渐从江南水乡走向全国,迎来了更多的爱好者。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小锡班”学生还出访韩国演出,将锡剧优美婉转的音韵唱出国门,让异国观众感受到江阴优秀传统文化的馨香。

  

江阴市“学校小锡班”汇报演出。图片来源:江阴市文明办

  “小手牵大手”,锡剧传承掀起燎原之势

  教育部曾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小锡班”活动推进过程中,江阴市不仅立足于在孩子心中撒下锡剧艺术的种子,还致力让这颗种子在每个家庭中生根发芽,通过“小手牵大手”,把影响力扩大到社会各界。

  陶锞是江阴市祝塘中心小学三年级的锡剧小学员,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他都会给家人来一段锡剧表演。一开始虽然不专业,但学得有模有样。他不仅自己学,还拉着家长一起练,动作、音调、脸部表情,每一样都对家长严格要求。“看孩子唱锡剧、跟孩子学锡剧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了锡剧之美,爱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现在车里播放的也是经典锡剧选段。”陶妈妈说。

  除了带动家人爱上锡剧,锡剧小学员们还主动担当起传统文化传播使者,他们利用休息时间走进敬老院,走进各乡镇,为大家带去丰富多彩的锡剧表演,用乡音温暖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吸引年轻人了解并关注锡剧。

  多年弦歌不辍,“小锡班”点燃的一颗星火已然掀起了燎原之势,“古老”的艺术正衍变成年轻人“时尚”的追求,传统文化在口口相传间焕发无限生机。

  (江阴日报)

来源:江阴文化馆    责任编辑:魏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