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文化馆: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敬明:育人才 出精品 大力繁荣文艺事业
您的当前位置 >> 铜陵文化馆 > 专题 > 铜陵文集 > 宣传部长文集
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敬明:育人才 出精品 大力繁荣文艺事业
  • 来源:铜陵文化馆 发表时间::2014-10-29    字体大小: 12px14px16px18px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全面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号角,在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中产生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科学分析了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论,是我们新时期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他要求广大作家深刻认识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他还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铜陵作为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和一座新兴工矿城市,青铜文明历史悠久,工业文化特色鲜明。近年来,铜陵文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活动、带队伍、促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惯性,导致我市文艺工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高峰、文艺精品缺乏等不足。通过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我进一步提升了对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针对铜陵文艺发展实际,认为关键要在育人才、出精品上多行务实创新之举。

      一要深化对文艺精品的认识。文艺精品的生命在哪里?什么样的作品堪称文艺精品?这是文艺精品创作面对的基本问题。古往今来,一切艺术经典和传世之作,都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和喜爱,才最终获得自己的历史地位。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道理,也是文艺发展的根本规律。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主张。“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重申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文艺工作上的集中体现,也是从文艺发展规律出发,保证自身生存和良性发展的根本方法。因此,人民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是文艺精品得以存在和传承的根本标准。长期以来,我们在文艺精品创作的指导思想上还存在一定偏差,常常把评奖作为精品创作唯一目的、把是否得奖作为评价作品主要标准。评奖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创作生产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切实转变观念,端正创作目的,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遵守创作规律,又遵守市场规律,将社会效益作为文艺创作的自觉追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要大力培育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精品,关键在人。文艺工作者担负着塑造人们美好心灵的特殊使命,既要有高超的艺术修养,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应该坚持把德艺双馨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艺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的政策措施,也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文艺人才,并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满足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文艺人才培育力度,充分调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文艺骨干的积极性。科学制定文艺人才培养规划,扎实推进宣传文化六个一批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逐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文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名家名师和青年英才。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优化文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各类优秀文艺人才的有效途径。拓宽渠道,改进方式,通过培训进修、专题研讨、考察采风、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文艺人才的思想修养和艺术素养。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充分发扬艺术民主,调动文艺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体制内外各类文艺人才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到关心、体贴、爱护文艺人才,同他们广交朋友,为他们多办好事,听他们倾诉心声,用体制和政策吸引人才,用事业和感情凝聚人才,激励他们用高质量的作品来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三要抓好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大题材文艺作品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趋向,体现着时代最强音,是整个文艺创作的关键与核心。今年是建国65周年,上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当前,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铜陵的关键时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三小”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不久我们还将迎来建市60周年,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时段和节点,深入挖掘全市各类文化资源,做好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的发祥地,要立足铜都大地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努力创作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作品,再现铜陵历史变迁,表现铜陵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反映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风貌,弘扬城市文化精神。铜陵是一座特色鲜明、基础厚实的工业城市,要围绕稳增长、促发展这一主题,加强工业题材文艺创作,着力表现新时期我市在推进国企改革、加快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塑造当代企业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范。深入挖掘整合全市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涌现出的好人和先进典型事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时代典型形象中,引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大力创作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少儿题材作品,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根据农民文化需求,积极创作农村题材作品,展现党和人民齐心协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壮阔图景。

      四要加快完善文艺创作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的文艺创作运行机制,是促进精品创作上水平、上层次的有效保障。要建立文艺精品创作项目化运作机制。按照公开公正、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每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艺精品创作选题,对评审立项的创作项目,确定预期目标,明确完成时限,给予全程关注,确保如期完成。要建立文艺精品创作多元化投入机制。宣传文化基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安排,要着力扶持重点文艺产品创作生产。支持作家、艺术家以无形资产参与创作投入,推进文艺创作与文化产品开发生产同步。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优秀选题或作品,采用“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文艺精品生产、制作、销售各环节的有效链接。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要建立文艺精品创作激励机制。积极参与国家和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工作,切实组织好三年一届的“铜陵文艺奖”的评奖工作。进一步完善文艺评奖制度,科学设置奖项,合理调整标准,逐步完善《铜陵市社科文艺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使评奖向重点项目、优秀作品和拔尖人才倾斜。(中共铜陵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敬明)

    责任编辑:路 璐
  • 铜陵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 地址:安徽省铜陵市淮河大道358号 邮编:244000 电话:0562-2862152
  • Copyright © 2013-2015 http://tl.wenmin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