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中若能吃上一顿熬酸菜小米捞饭,亦是很奢侈了。炎炎夏日,农人劳作归来,喝上一老碗晾凉的小米稀饭,顿感神清气爽,疲惫消散。凛冽寒冬,来碗滚烫的小米稀饭,驱寒暖身,胃舒心净。即使现在,小米稀饭仍是我一日中必不可缺的美食,倘若两三天不喝便口干舌燥,两眼冒星,浑身乏力。
小米,原产于黄河流域,约有8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古称“稷”,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其茎、叶较坚硬,可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目前,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积约10多亿亩,而我国最多,总产量最高,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东北、内蒙等地。最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应属陕北一带、山西沁县所产。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农谚“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干种谷子湿种豆”……小米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我国南北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有种植。按成熟期可分早、中、晚三熟,以籽粒粘性可分糯粟和粳粟。小米富含蛋白质、硫铵素、核黄素、尼克酸、糖份,是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营养专家称其为“保健米”。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有调节睡眠的作用。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防止呕吐、滋阴养血等功效。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物。和其它谷物一样,小米中钙、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含量很低。小米中蛋白质的质量常优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小米宜与大豆混合食用,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
延安小米更是色泽金黄、颗粒浑圆、形如金珠、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喝之满口泛香,回味悠长,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产妇最喜爱的食品。用小米烹制的油馍馍、黄馍馍、油糕、米黄、米、茶、米酒是陕北美食中的佳品,也是陕北食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陕北“五谷杂粮”排行中,小米堪称五谷之首,享有“一米压百行”的尊位。人们说,是陕北的小米,滋养哺育了勤劳、善良、淳朴、热情的陕北人。是陕北小米养出了魅力四射的女人,养活了豪放粗犷的男人。陕北小米还养育了一代英杰人物。胡瑗、韩世忠、高迎祥、刘志丹、谢子长、路遥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陕北米脂县名的由来,就与“小米”有缘。“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陕北的黄土有灵性、明事理、知善恶,这里的黄土滋养了小米。春秋战国时期的赵王食山珍海味,肚胀不消化,御医将小米、鸡内金做粥食之,肚子就不胀了。从此,陕北小米名声大噪。
陕北小米曾对中国革命做出过特殊的贡献,这已为海内外所熟知。l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回延安,当他得知延安人民生活还困难时,只简单地吃了一小碗小米饭。他边吃边说:“延安小米真好吃,真香!”
你看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到处种的是谷子,每到秋收季节,一片片金黄的谷田,仿佛是上帝赐给农人的厚礼酬金,谷秆纤细,谷穗饱满,沉甸甸的谷穗,深深地向人们鞠躬施礼。
我爱陕北的小米,更爱勤劳善良、正直不屈的陕北人民。
高巨青(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