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我收到仇克询先生赠送的《冰心寄情》上、中、下三册巨着。当此之时,我的心情颇为激动。就在我接过这部厚重作品的瞬间,仇克询先生的那种慈祥温和,质朴无华,坦荡善良,性静情逸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急切地打开《冰心寄情》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郑中午局长雅正,甲午冬仇克询”秀气的隶书字样,似乎有一种强大的磁场,牢牢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情不自禁地翻阅目录,爱不释手地拜读先生大作。
我原以为《冰心寄情》是先生的自传,然而出乎所料这部作品仅仅是先生退休后十年中的“楹联”专辑。十年期间,先生竟然能为家乡父老,巷陌邻里,亲朋四友,同学老师,社会贤达,平头百姓两千之众撰联一万余幅,这洋洋洒洒三十万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先生善待人生,大爱无疆的心血;无不凝聚着先生助人为乐、大德无形的品质;无不洋溢着先生一丝不苟、大度无量的精神。
简单地说,仇克询先生长我十岁,非亲非故,即不是同事,又不是师长,但在六十年代末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八十年代幸某其面,九十年代素有往来,二十世纪至今来往如宾。我记得第一次在临汾见到先生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先生衣着朴素,精神焕发,直诚厚道,爽快干练。尽管是一面之交,但先生那种纯天然、纯本色的气质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之中挥之不去,然而最可贵的是在星移斗转,历史变迁,四十年的风雨历程之中除了给先生面部增添了些历史印痕而外,最终没有改变先生当年固有的简单、质朴、稳健、淳厚、温良、刚毅的风骨。
我记得第一次在临汾先生的家中作客,其时先生在行署任职,在城内租房住两间平房,一居一室,卧室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客厅一只排椅,一张炕桌,几只小凳,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先生的爱人农村妇女,像先生一样和蔼可亲,诚厚待人。招待我的是一碟咸菜,两瓶罐头、一壶小酒、一碗面条,主客随心,热情洋溢,不亦乐乎。
八十年代中期,先生在山西省地震台任职,我等专程前往太原晋祠探望。当时先生的办公室极为简陋,一张办公桌,一张单人床,一套简单的做饭家俱。办公、住宿、吃饭于一室,但窗明几净、井井有条,显得格外清闲静逸,温馨安适,先生兴致勃勃为我们沏茶做饭,问长论短,谈笑风生,不亦乐乎!
九十年代先生在临汾行政公署任经协委主任,劳动局长期间,多次造访,每每拜见,先生依然如故,满面春风,亲自端茶倒水,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遥想先生当年那种热情好客,平易近人,以诚相待的大家风范难以忘怀。
回想先生不论在庙堂之上或江湖之远;不论是春风得意还是陷入逆境,四十年沧桑巨变能改变了的只是官场沉浮,个人荣辱,但最终没有改变的就是先生与生俱来的温良恭俭,助人为乐,执着严谨,襟怀坦荡的操守........
四十年来,我与先生交往,淡如流水,清彻坦荡。但一直以来我把先生尊为良师益友,因为先生做人做事的大家风范,道德情操、精神气质,思想境界都曾影响着我的人生旅程,如果说我的人生是成功的,那么先生至少是我受益匪浅的良师楷模之一。因此多年以来,我就感恩先生的爱戴之心,感恩先生的师表之情。我敬重先生,仰慕先生,追随先生,也试图研究过先生,但总是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在困绕,难以理清。当我读罢《冰心寄情》大作之后,豁然开朗,顿生感悟:我以为先生的人生之美,就像庄子说的那样:“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我想凡先生身边的才子佳人、墨客义士、工农商学及各界朋友,都应能从先生身上找到与老庄名言吻合切贴的影子。只要我们能够历史地、客观地、公正地、科学地回顾、归纳、评价先生的一生,就不难总结其光彩照人,耐人寻味的本质特性:
其一,先生一生保持了纯朴善良的本性,因而能在失意之时贫而无怨、淡泊名利、忍辱负重,尽人事而独善其身;得意之际富而无骄,和衷共济、勤政为民,尽天意而兼济天下。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生几十年的官场生涯进退得体、宠辱不惊、行端表正、功成名就、德高望重、路人皆知。这难道不是“天道酬勤”?
其二,先生一生始终保持了“吃亏是福”的美德,从学生到社会,从社会到官场,从官场到社会的人生过程中,坚持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底线,像大海一样最大限度地容纳了各个层面、各条战线,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寻常百姓。先生平等待人、求同存异、尊重人格,最大限度地优选了人力资源,形成一个互相关心、互相学习、积极友善的生活氛围。几十年来自以付出为荣,索取为耻,尽管自己清贫,但不惜一己之利常常解囊救助。凡上门求援者,来者不拒,有求必应,跑腿办事,管吃管住已成家常便饭。凡登门之客,不论身份,不分贵贱,尤其对待贫困百姓格外热情。先生善解人意、理解社会、助人为乐,谁家有事都想请先生帮忙,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先生的身影。最可贵的是先生无论在朝在野,无论境况何如,一辈子为人办好事默然无语;一辈子甘愿吃亏无怨无悔;一辈子为官廉洁,乐在其中。正是由于如此,先生的人格魅力犹如芝麻开花;先生的朋友遍天下;先生的门庭未曾因晴雨风向而受冷落。
谁能理解:因为吃亏,所以是福的这一因果关系?谁又怎样去理解:因为吃亏是福,所以吃亏是一种美德的因果关系?这难道不叫“善莫大焉”?
我似乎从先生身上明白了一个生活哲理:一个平凡的人之所以伟大,那就是因为他的一生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做官不怕清贫。
有人说:“文如其人,读书如读其人”。
有人说:“读懂一本书容易,读懂一个人诚非易事”。
仇克询先生是我的良师,是我的朋友,更是我人生的楷模!
我读懂了先生的大作,我力求读懂先生“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和“吃亏是福,吃苦是福”的光辉人生。(郑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