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宝鸡
宝鸡市委宣传部   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中国文化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时间:2019-03-26   来源:宝鸡日报

学习舞蹈

  他们活泼、可爱,阳光、乐观;他们努力学习文化,刻苦钻研技能,毕业后靠本领找到工作,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们的世界是无声的,与人交流离不开人工耳蜗……他们是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听障生的生活及内心世界鲜为人知。3月19日至21日,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用镜头记录下他们不凡的故事。

排练集体舞蹈

  市特教学校现有师生140余人,其中听障生就有80余人,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5岁。他们大部分来自我市各县区贫困家庭,在这里学习基础文化课、技能课等专业知识。

旱地冰壶训练一丝不苟

  苗旭华身材修长,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圆脸蛋,脆生生的笑声让人不敢相信她患有耳疾。罗新宁长得高高大大、阳光帅气,他是同学们公认的“舞林高手”。他说:“我在这里学到了文化知识,学会了舞蹈,老师像妈妈一样细心,学校有家的温暖。我们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梦想,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赵晓华酷爱旱地冰壶,训练时的动作优雅而潇洒。他告诉记者,自己得抓紧训练了,因为3月28日、29日要和同学去杭州参加一项全国性的残疾人旱地冰壶大赛。

大家学习制作脸谱

  在三天的采访中,孩子们留给记者的印象是活泼、健康、阳光,个个脸上带着笑容。“我教舞蹈好几年了,感觉这些孩子与普通孩子没多大差别;和他们相处久了,我们也被他们热爱生活、渴求知识的激情深深感染,我喜欢特教这份工作。”舞蹈老师王雅婷说。

和老师手语对话

  特教学校开办五年来,先后有20余名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从事按摩、餐饮等工作,实现了自食其力,该校工作多次受到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门的表彰。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校长智淑贤颇感欣慰。她说,希望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不仅是家长的期盼,更是老师的心愿。

责任编辑:谢蕊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