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宝鸡
宝鸡市委宣传部   宝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中国文化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时间:2019-10-25   来源:宝鸡日报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入选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让人切实感受到“国漫崛起”!

  以上这两部动画片分别援引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明代许仲琳的着作《封神演义》和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明代冯梦龙编着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从古典故事衍生出的动画片、影视剧,到再次创作的文学作品、舞台剧等,那些衣袂飘飘的古装佳人,那些飞天遁地的古代神话英雄,那些海枯石烂的唯美爱情……这些古典故事,正在我们身边一次次插上新的翅膀“起飞”,掀起文艺作品中的“中国风”——

  影视剧古典故事做内核,很“燃”

  代表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长安十二时辰》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吒儿‘燃’爆了!”“看《长安十二时辰》,我学会了唐朝的‘叉手礼’。”“《大鱼海棠》让我想起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些宝鸡人的观影观剧评论,透露出影视剧是我们了解中国古典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实,不论哪个城市,普通人对于中国古典故事的了解,除过看书,影视剧是颇受欢迎的方式。尤其对于小孩和年轻人来说,影视剧更好看更鲜活,接受起来也更轻松愉悦。

  近两年,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视剧作越来越多,呈现越来越有看头、日益出彩的趋势。

  年轻网友说的“燃”,包含点燃激情、引发共鸣的意思。从传统神话故事里蹦出来的小孩哪吒,与每一位观影者都有亲近感,这个人物和孙悟空、猪八戒、白蛇等中国古典艺术形象一样,在我们成长的氛围里,无数次被听到、看到、讲到,就像儿时伙伴一样熟悉。当“他”以更饱满的艺术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时,自然牵动着人们的心。80后市民王涛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中国风’非常明显,里面的川言普通话、山河社稷图等元素,让我觉得咱们的传统文化不枯燥、有意思。”

  此外,电影《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均以中国传统故事为内核,故事人物源自《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等传统文化书籍;古装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陈情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延禧攻略》等也在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这座富矿,唐朝人的称谓习惯、宋代人咋样打马球、清朝人的“咬唇妆”等元素被加入其中。

  这些影视剧里面的“中国风”色彩浓郁,实现了收视率与口碑的齐飞。18岁市民李子涵说:“谁说年轻人不喜欢古代的、东方的故事,民族的历史、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审美基因的遗传都决定了我们对中国古典故事和元素是有情怀的,关键在于它被影视剧开发、利用得是否好看。”

  当然,这些取材于传统文化的影视剧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部分剧作有历史知识点不正确、故事情节改编荒谬、礼仪道具不合适等现象。但我们相信,随着剧作家和编创人员等对中国古典故事的深入发掘,好看的“中国风”影视剧会越来越多。

  舞台剧古风剧目演绎“中国美”

  代表作:《望鲁台》《周秘玄风》《苏若兰》

  扳着指头算来,这几年宝鸡推出的秦腔剧、歌舞剧等剧目,讲述古典故事的可不算少。

  先说最近最“燃”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这部由千阳县委、县政府出品的古装戏,刚刚摘得国家级优秀剧目展演奖的“国字号”荣誉。千阳历史上的名人燕汲,在这部戏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既可亲、可感,甚至“傻得可爱”,又尊师重道的“新版先贤”形象。

  时间再往前稍微推一下,宝鸡艺术剧院、宝鸡戏曲剧院、金台人民戏曲剧院等单位,推出过大型乐舞诗画《周秘玄风》、秦腔历史剧《班超》《苏若兰》,以及新编秦腔历史剧《天地粮仓》等。这些剧目演绎出宝鸡历史上仁德爱民的周文王、投笔从戎的班超、十六国时期才女苏若兰、宋代鸿儒张载等名人的经典故事。

  戏剧,一种源自古代,本身就刻有深深“中国风”印痕的艺术形式。今天当它以新的姿态再去演绎古代的经典故事时,不得不让人赞叹,这正是一种“回归的美”。

  尤其是当舞台上那些艳丽的凤冠霞帔、昳丽婉约的水袖和英气逼人的刀枪等呈现眼前,演绎出宝鸡历史上那些名人的故事时,那种文化认同感、亲近感和自豪感就格外强烈。

  正如我市文艺爱好者王红萍所说:“当我在西凤剧院看《周秘玄风》时,采采桑梓、文王访贤、喈喈凤鸣等几个篇章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我知道,三千年前,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脚下这片故土,看着演出,我觉得自己穿越了,穿越到周代的渭水畔,采了一把蒹葭,吟了一首古诗……我为自己生在这片土地上而激动不已。”

  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不仅开出璀璨的“现代花朵”,更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绽放出古味十足、“今味”独特的“古风之花”,引起人们血脉中的文化共鸣。

  宝鸡作家作品经典烛光下的诗书魅影

  代表作:《附庸风雅——对话〈诗经〉》《伯仲传奇》

  宝鸡是“西北文学的重镇”,又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宝鸡作家们的笔下耕耘,自然少不了从古典文学中引出来的那一缕缕清灵墨香,晕染出一丝丝醉人的古韵。

  着名诗人白麟在2017年推出了自己的诗集《附庸风雅——对话〈诗经〉》,这是一部致敬古代经典《诗经》的当代作品。三千年前,采诗官摇响的木铎声回荡在周原,《诗经》由此暗香浮动。往事越千年,诗人再次行进在周原大地上,摇响新的“木铎”,在凤鸣高冈、呦呦鹿鸣、风吹蒹葭等各种声音的合奏中,捧出一部新诗,于“附庸风雅”的清姿中映照出故土青葱的模样……

  《附庸风雅——对话〈诗经〉》作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去年又入围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自出版以来热度一直不减,被众多诗友和读者珍藏、朗读,广受追捧。

  着名小说作家吴双虎的长篇小说《伯仲传奇》,讲述了岐周时期“泰伯奔吴”的故事,被列入“陕西省百人计划资助出版工程”。这部小说以《史记》中《吴太伯世家》为蓝本,又以明代话本小说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同时进行了现代化的语言“改良”,以此“烩”出一道古韵流香的文学大餐!

  《伯仲传奇》可谓是“未出先红”!得到作家创作消息的很多读者已经等着买书,还有几个地区的吴氏宗亲会开始批量预订书,甚至有投资方表示出想将书中的故事拍摄成电视剧的意向。

  “昨夜的星辰,为我翻开了梦里的典书。是来自《诗经》里的风,在呼啸,吹弯秃丫的枝条,把迎春花舞起,把窗外的玉兰羞红……”这是我市青年女作家贺雪莉的文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有一颗温婉的心。她喜欢“红楼”“聊斋”,爱捧读唐诗、宋词,所以,她的笔下始终带着如檀香一般的古风情韵,又透射着如“白衣天使”温柔呵护一般的现实情怀。

  贺雪莉有几十篇这样的散文发表在各大网络、手机文学平台上,配以古风的图片和音乐,点击率和传播效果都不错。她的愿望便是将这些“治愈系”的古风文字集结成书,圆一个诗书年华的梦。与贺雪莉比起来,张西西更加令人羡慕,她的作品集《梦里长安》已经出版。张西西笔名“大唐飞花”,自创古风“唐妃体”散文发表于网络上,是一种介于骈文与散文间的体裁,《梦里长安》集结了这些体裁的作品。不久前,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梦里长安》一上架就断货了,多次补货供不应求。

  还有很多宝鸡作家的古风作品,不再一一列举,在这方文化深厚的热土上,他们都在以自己的诗书情怀,书写新的“中国风”故事。

责任编辑:谢蕊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