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13期(总第897期)
 中国文化馆总站 地方网站
邮箱 搜索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13期(总第897期)

发布时间: 2019-07-30    文档来源:上海文化馆     责任编辑:孔凡俊
字体:[] [] [ ]

上 海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简   报  

第13期    

(总第897期)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7月3日 

 

工作交流

市宣传系统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活动

徐汇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工作交流

市宣传系统积极投身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垃圾分类的指示要求,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市宣传系统从今年3月起,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主动作为、见诸行动,全系统自觉做垃圾分类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者,为打赢打好生活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贡献力量。

一、 全方位强化宣传,营造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加强媒体宣传,扩大舆论影响力。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网、新闻晨报“周到”等传统和新兴媒体齐发力,深入解读垃圾分类政策,刊发系列报道,涵盖蹲点调研、优秀案例、市民呼声、解决难点等。上海广播电视台参与全市“垃圾分类我最行环保公益宣传大行动,以主播、编辑记者为主体,组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企业、政府机关和商圈商场,利用全媒体传播渠道,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处置知识。同时,在综艺节目、电视专栏等中增设垃圾分类主题,在公益广告中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

加强文艺宣传,寓教于乐长知识。上海评弹团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让城市更美好》评弹专场演出,创作评弹版“垃圾分类简易手册”,通过5-6个小故事,在吴侬软语、说笑弹唱中,让居民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复排原创互动游戏剧《爱绿色的给力兔》,截止目前已演出17场,用戏剧的形式引导更多的孩子争当“环保小卫士”。

加强社会宣传,引领环保新风尚。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宣传、公益宣传以及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向市民传递“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东方社区信息苑志愿服务队联合街镇、居委、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学条例、答题目、玩游戏、来践行”,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陈云纪念馆通过志愿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在垃圾分类倡议书上签名、留言表达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

二、 多形式强化教育,凝聚全系统推行垃圾分类的思想共识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求党员率先垂范。上海大剧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参与“快乐城市·干净家园”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互联网节目中心、版权资产中心等党组织联合共建单位,一起走进社区,向居民、单位、商户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通过捡拾散落垃圾,践行环保要求。

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员广泛参与。宣传系统各单位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知识竞答等形式,在全体员工中系统普及垃圾分类基础知识。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上海文物商店等还在中职学生、团员青年中,开展垃圾分类创意海报大赛,引导青年群体关注环保事业,保护共同家园。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党支部向全行业发出《垃圾分类先行、绿色生活共享》倡议,得到行业单位热烈响应。

开展专题理论研究,深化绿色环保意识。上海社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发布《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19)》,对上海垃圾分类现状、问题作专门梳理,提出加强信息传递、方便居民投放等建议。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举办“循环中国”媒体公益培训,设置“垃圾分类和可持续消费”等课程,引导媒体人深入认识循环经济。宋庆龄幼儿园、宋庆龄学校等则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到幼儿环保课程设计、学生探究拓展课的指导之中。

三、 明确责任强化领导,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常态长效

建立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办公室人员为组员的垃圾分类专项工作管理小组。上海文化广场以安全保障部为核心,组成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垃圾分类督查小组,在定期安全检查中添加垃圾分类检查条目,并将督查结果纳入部门考核范畴。上海越剧院构建党建引领、群团宣传、职工参与的垃圾分类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实现办公垃圾分类工作从负责部门“独唱”到全体职工“大合唱”的转变。

注重建章立制,强化执行落实。上海古籍出版社制定《古籍社垃圾分类工作制度》,张贴在墙,确保全员知晓。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垃圾分类活动实施方案》和《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告知书》,作为房屋(场地)租赁合同补充文本,发放给下属各单位、部门和租赁商户,要求全体人员加强学习,签订《告知书》。

细化具体举措,助推习惯养成。宣传系统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垃圾投放、收集、处置、运输等环节中,增设硬件设施、增加标识提醒、增派人员指导。上海图书馆、中华艺术宫等单位将食堂作为垃圾分类的重点区域,一方面推行剩饭剩菜、餐盒、纸巾等进行干湿分离,一方面鼓励员工自带餐具,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量。

(市委宣传部基层工作处)

 

徐汇区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徐汇区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施行为契机,主动对标“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标准,于今年3月制定下发《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徐汇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工作方案》,组建了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区级机关工作党委等11个相关委办局及13个街镇为成员单位的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工作小组。上半年,坚持以突出关键节点集中宣传、突出条例标准精准宣传、突出特色典型深入宣传为原则,以动员推广、示范引导、志愿服务、社会公益为抓手,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新闻宣传,形成更广泛影响力

加强对《条例》的普法宣传。区报台网微开设专栏、专题,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广泛宣传《条例》的立法意义、主要内容和守法要求。区委宣传部联合区绿容局,为各单位提供规范的垃圾分类宣传口号和画面。各街镇依托社区报等载体,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推送有奖知识问答,征集垃圾分类金点子,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区级《条例》宣讲团开展宣讲430场次,发放宣讲材料10万份。

聚焦垃圾分类实践成效。紧扣徐汇争创“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推进工作开展新闻策划,全面展示“生活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徐汇实践”。做好身边典型的培育宣传。坚持典型引路,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汇集、宣传、推广全区生活垃圾分类亮点工作和经验做法,探索垃圾分类“徐汇路径”,目前已形成十大“示范工作法”和十大“优秀工作法”。

二、加强主题实践,形成更强大吸引力

面向各行各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4-6月,徐汇区每月5日、15日、25日,以聚焦全人群、调动全行业、覆盖全领域为目标,联手全区相关单位、各街镇,集中推出“垃圾分类,徐汇在行动”21场文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团员青年、白领职工、劳模先进等带头引领,积极引导家政行业、区域医院、科普场馆、各大学校、商圈园区、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主动参与,全面发动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楼组等争当标杆,调动各行各业投身垃圾分类工作新时尚,努力打造与徐汇人文底蕴相融合的城区文明气质。

运用多种样式,创新文明宣传方法。鼓励广大社区单位、群文团队、文艺队伍,围绕生活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绿色环保、建设生态文明城区等主题开展艺术作品创作。上海评弹团采用评弹的表演方式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巧妙编织成脍炙人口的唱词和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弹弹唱唱、说说笑笑之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文明行为的倡导。各单位、各街镇还将“垃圾分类”元素运用于上海童谣、校园民谣、小品作品、海派魔术等多样化的文艺样式,走进校园、深入社区广泛开展宣传推广。

促进常态长效,加强创建督导检查。在新一轮上海市文明社区、文明镇的创建创建过程中,把“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创建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文明创建的日常。配合区绿容局,组织区市民巡访团对“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予以巡查,重在发现问题,促进及时整改,实现常态长效。

三、加强社会动员,形成更全面推动力

打造全方位宣传阵地。在徐家汇商圈、铁路上海南站、徐汇滨江等标志性区域的11条道路及部分街镇景观道路,设置800对道路灯杆招风旗。在150个公交车站、1个地铁站点设置了328块《条例》普法宣传版面。在各单位、社区“三中心”、大型商场、超市、医院、学校等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公共电子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口号、宣传画面和宣传片。各街镇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宣传栏,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并将垃圾分类要求纳入居民文明公约、业主公约等,营造“以参与垃圾分类为荣、以准确分类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

落实全覆盖入户宣传。设计制作“徐汇区生活垃圾分类小福袋”,内附生活垃圾分类定制冰箱贴、环保杯垫,以及融入《条例》宣贯及分类知识普及的“徐汇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各街镇、居民区着手安排楼组长、党员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登门派送,做好面向全区44万家庭居民的入户宣传引导工作,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推广。与市文明单位品牌合作,依托“文明徐汇”微信公众号,推出“当百年老字号遇上生活新时尚”垃圾分类在线答题赢伴手礼等活动。区总工会、区文明办、区绿容局联合发动,劳模代表共同发起“垃圾分类文明美,徐汇职工领先行”网上承诺活动,目前已有近2万人完成在线承诺接力。

四、加强志愿服务,形成更有效执行力

对标需求,搭建工作网络。构建并完善全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1+13+50+150”管理服务体系(1个区志愿者协会,13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50家市区级志愿服务基地,150家全国、市级文明单位),重点做好居民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小队的活动指导和日常管理,推进街区、园区、小区、楼宇、建筑工地等属地化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对标要求,做实岗位培训。聚焦垃圾投放源头环节,吸纳区理论宣传、“满意在徐汇”大走访团队等宣讲力量,开设“垃圾分类新时尚大课堂”,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各街镇结合自身情况,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通过社区课堂、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发挥志愿者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导作用。

对标服务,凸显品牌效应。依托徐家汇商圈、铁路上海南站、徐汇滨江文明示范带等重点区域,整合区文化志愿服务联盟、“汇健康”医联体志愿服务联盟等优质志愿服务资源,发挥天平名家坊、湖南金相邻、龙华益加艺等志愿服务团队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多样化项目培育和特色活动开展,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打造全区志愿服务新亮点。

(徐汇区精神文明办)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公益广告中心
www.wmsh.gov.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