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萍与居委干部共商小区管理事宜
早上九点钟,虹储小区如同往日一般干净,安宁,温馨,绿树青草,鸟语花香。老人家们或聚在布置精致的宣传栏前,边看边认真地评论着新闻;或聚在绿化带边的石凳上聊天下棋,其乐融融;或悠哉地带着宠物散步……
然而,就在这些悠闲的身影中,一个身影与其他人略显不同。这个身影不似那么悠闲,却与身边每一个经过的人都打着招呼,大家看到她时脸上也全是笑容。她走走停停,短短的一段路十几分钟才走完,走到一片绿地旁,她顺手将草丛中一块歪斜的指示牌扶正。
“朱书记,早上好啊!”一位老伯走过她身边打着招呼。
“您好啊,这几天身体还好吧?血压控制得怎么样?”她问道。
“一切都好,您放心!”老伯笑着说。
原来,她就是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全国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朱国萍。
居民事情无小事
能够采访朱国萍实属不易。约不到采访并不是因为朱书记“耍大牌”,而是因为她的确太忙。
虹储居委会里,朱国萍正忙着整理从小区选出的一百户长宁志愿者家庭材料。
她告诉记者,这是长宁区第一次以家庭形式选录志愿者,是一次尝试,所有一百户家庭全部来自虹储。
虹储小区共有1000多户家庭,且有近三分之一是租户。在短时间内从户籍人口中挑选出一百户作为志愿者家庭,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可朱国萍却告诉记者,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这一百户志愿者是我们从各楼组报上的名单中筛选出来的,最初报上来的不止这些。小区里每个家庭的情况居委干部都了如指掌,这些家庭中很多人都是小区里的志愿者,公益事业在虹储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常常是一呼百应。”朱国萍告诉记者,雅安发生地震后的第二天,小区居民就主动到居委会捐款,短短几天就收到几万元捐款。
“就像小区内的那块感恩石一样,用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在虹储居民之中早已生根发芽。”朱国萍对记者说。
说到对小区居民家庭了如指掌,朱国萍告诉记者,每个月至少要走访50户居民家庭是每个居委干部雷打不动的工作任务,而作为党总支书记的她更是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多年来,朱国萍跑遍了小区的每家每户,无论是老居民,还是新来的租房户,哪家有什么实际困难和需求,有什么喜事和烦心事,她心里基本上有一本帐。近年来,开放的上海,迎来大量的新上海人。对新搬来的居民,朱国萍总是主动上门,帮一下忙,聊一段家常,问一声需求,送一份“居民公约”、“新迁居民须知”,宣传小区的管理制度。首先给新居民带来一份问候,一份慰藉,一份党组织、居委会的温暖,还为新居民联系借读学校、寻找钟点工、解决就业等,使新居民迅速感受到虹储小区与众不同的和谐环境。
在朱国萍感召下,一名党员一面旗,虹储小区涌现了一批党员先进性群体。
老党员汪雯雯与居民赵克勤家结对帮困助学已有十多年,如今赵克勤的女儿已经工作;被居民称为能工巧匠的梁兴昌,谁家灯不亮了、水龙头漏水了、门铃不响了、抽水马桶堵塞了,都找他这位热心人;在医院是出名的胸外科“一把刀”的郑敏医生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照片、住址全部公布在小区画廊里,好让大家有事随时找他,与一位年老多病的离休干部结对帮困,治病还治心;老教师陆筱霞的爱人是小区业委会成员、儿子李军是志愿者服务队总队长,全家成为居民拥戴的“志愿者之家”……在虹储小区朱国萍的故事讲不完,这样的党员、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很多。
百姓说好才是好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这是朱国萍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年初,小区一位保安为帮助一位在家中摔倒的老人不幸猝死。这位保安是黑龙江返沪知青,家庭条件较困难。为了让保安的家人得到安慰,也为了弘扬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朱国萍一方面联系共建单位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在小区开展捐款。短短两天中,仅居民捐款就有七万多元,不仅安抚了保安家庭,也让助人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
有道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因为细节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能反映出一个人最本真、最深邃的内涵。
作为一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在一件件小事中聚拢了人力,凝聚了人心。
这些年,朱国萍以凝聚“党员心、邻里心、大家心”为动力,发挥居委会在居民区建设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突出居民群众是居民区公共事务民主自治管理的主体,增强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党组织组织党员的号召力、服务群众的战斗力,凝聚小区的向心力,努力建设“和睦在家庭、美化在楼组、文明在小区”的和谐环境。
朱国萍在虹储不断为居民的安居宜居问题作努力,近两年又自我加压,提出“打造精品、精细工程,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居民区自治工作的“五个力”建设:一是加强自治工作的主导力,居民区党总支在落实区街各项工作要求时,以需求导向为引领,充分发挥“发动、引领、推动”的作用,通过自治形式来解决问题、回应诉求,既解决“急、难、愁”,更关注“需、盼、求”,相继建成了一批惠民设施;二是加强自治工作的有效力,倡导“党的工作基础在群众,群众工作的抓手在团队”的工作理念,把群众团队作为民主自治协商的基础,不断扩大居民在社区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参与度;三是加强自治工作的组织力,建立了“1+5”自治组织网络,打造多方意见汇集、多方利益协商的有益平台,营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自治工作的协调力,利用民主、协商、合作的方法调处小区事务和化解内部矛盾;五是加强自治工作的整合力,通过党组织引领深入开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运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力量,促进社区共治格局的形成。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三年间新建成了“和谐苑”、“虹谐亭”、“稚谐园”、“车谐廊”、“停车位立体绿化”,整新了“健身园”。
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惠及了老、中、青、幼各个层面的居民群众,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活动环境与生活质量,更是成为美化小区的新景观,居民们兴奋地说:小区变成了古色古香的公园,我们的房价更升值了。
傍晚时分,居民们陆陆续续下班回家,小区霎时热闹了起来。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老人和老人间,老人和孩子间,孩子和宠物间,骑车的和开车的……“吃了吗?”“回来啦?”“今朝蛮热的”,合着家家户户时而飘出的饭菜香,一种如家般的亲切油然而生。
已是傍晚六点钟,可此时的朱国萍并没有下班回家,而是按响了她要走访的居民家的门铃……
注意:如无法下载附件,请右键“目标另存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