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通讯2018年第2期_精神文明建设通讯
设首主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sdwmwtg@163.com

中国文化馆首页 > 通讯简报 > 精神文明建设通讯>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通讯2018年第2期

2018-07-06

来源:山东文化馆 作者:王 琳

字体:[][][] [打印] [关闭]
  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8年4月8日

   〔讲文明树新风〕

  青岛:开展“文明乘车  从我做起”活动深化文明出行专项行动

  莱阳:以“尚德梨乡”建设为载体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宁阳:“最美”评选助推美德建设

  〔移风易俗〕

  即墨:健全“三个机制” 破除陋习  倡树新风

  汶上:创新实施“以文化人”工程  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志愿服务〕

  临沂:“五化、五库”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讲文明树新风〕

   青岛:开展“文明乘车  从我做起”活动深化文明出行专项行动

   

  为深入推进文明出行专项行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青岛市从文明细节入手,从具体问题抓起,在全市部署开展“文明乘车 从我做起”活动,倡导秩序乘车、文明出行,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尚,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一、 研究调研,制定细致可行方案

  召集各区市文明办及交通运输委、公交、交运、地铁等部门召开座谈会,研究倡导文明乘车有效措施。组织市民文明巡访团开展乘车秩序巡访调研,摸清现状,查找问题。根据巡访调研情况和区市、部门建议,起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出行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坚持宣传教育、行政管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治理乘车拥挤无序、车窗抛物和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等突出问题,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环境。

   二、 启动部署,推进活动全面开展

  组织举行了“文明乘车 从我做起”活动启动仪式,市民文明巡访团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公交、交运和文明引导志愿者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市文明办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方案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形成工作合力,让文明乘车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社会的文明风尚。各区市和公交集团、交运集团,层层动员部署,大力宣传引导,掀起文明乘车活动的阶段性高潮。公交集团、交运集团认真落实乘车管理的主体责任,发挥驾驶员随行“引导员”作用,提醒乘客有序乘车。安排职工志愿者到重要站点开展文明乘车宣传和引导,加强车厢车体公益宣传,组织开展“排队日”活动。各区市将文明员引导员和志愿者充实到重要的公交站点,加大引导力度倡导秩序乘车。开展“文明乘车 从我做起”进社区进校园宣传宣讲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将文明乘车理念带入社区、进入家庭、融入社会,真正让秩序乘车、文明出行落实落细。

  三、 媒体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召开媒体协调会,调度新闻媒体深度持续做好活动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进行全面报道,青岛电视台、青岛早报、青岛晚报等新闻媒体开设文明乘车专栏专题,大篇幅、长时段、多角度宣传报道30多篇次。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倡导文明乘车活动。青岛文化馆、青岛新闻网及各区市、相关部门网站先后刊发报道60多篇,被中国文化馆采用刊发3篇。文明青岛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每日刊登文明乘车活动相关情况信息。在官方微博开展“文明乘车 从我做起”网传活动,分享日常文明乘车瞬间,传播文明出行知识,阅读量已达30万,在全市形成了良好舆论声势。

    

莱阳:以“尚德梨乡”建设为载体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近年来,莱阳市把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尚德梨乡”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一、 开展“梨乡好人”典型评选活动,选树身边榜样,凝聚向善力量

  莱阳市把培树“身边好人”作为一项道德建设品牌活动来抓,围绕“推荐、评选、宣传、礼遇”等各环节,探索建立了完善的好人推选表彰机制,将群众身边的“好人”挖掘出来,树立一批可学可信、可亲可敬的身边榜样,推动好人效应升温。近年来,莱阳市共挖掘各类先进典型2000余例,涌现出424名“梨乡好人”、5名十佳烟台好人,33名山东好人、12名中国好人,以及23名烟台道德模范、5名省道德模范。强化好人示范效应,在扩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的同时,高标准打造“梨乡好人”主题公园,将历年评选产生的“好人”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集中上榜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道德素养,全市“学好人、做好人”蔚然成风。

   二、开展“美进万家”家庭建设活动,涵养优良家风,传承传统文化

  莱阳市突出“美进万家”主题,在全省各县市区中率先开展家庭建设工作。成立家庭建设研究会,设立了“家庭文化公益大讲堂”,积极开展家庭文化教育普及。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训宣讲骨干600余人,开展基层宣讲800余场次,受众6万余人。组织创作的《家有父母好幸福》荣获山东省“家庭文化奖”“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设计制作了家庭建设系列丛书、音频、视频等资料,免费发放至各基层单位。组织创作了《寸草心》等一批以颂扬孝道文化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通过广场文化活动、庄户剧团汇演等平台进行演出,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熏陶、提素质。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家庭文化活动500余场次,受益群众7万余人。在全市开展“双五”“双十”家庭评选,挖掘各类典型2000余例,评选出30个“最美家庭”、30位“最美家人”,树立起全市家庭建设标杆。莱阳市有2个家庭当选省级文明家庭,有8个家庭当选烟台市级文明家庭。

  三、开展“梨乡春雨”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精神,传递温暖爱心

  成立了莱阳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志愿服务协会,在全市形成“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协调、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及志愿服务协会自主运行、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全市已吸引3万余名市民注册登记志愿者,涌现出“梨乡晚霞”“魅力城市”等20支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志愿者团队,探索打造形成了“五位一体”七个一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梨乡春雨”项目库等一大批品牌项目。其中,“梨乡春雨”项目库等3个案例荣获全国邻里守望“优秀实践成果奖”,“五位一体”七个一社区志愿服务等2个项目当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移风易俗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切实抓好村庄红白理事会建设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各镇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公示上墙。同时,对红白理事会成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为群众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莱阳市784个行政村都已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将移风易俗工作全部纳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功能,通过发放明白纸、推送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倡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扎实开展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查处婚丧活动中的低俗表演等行为,对办理丧事活动中宣扬封建迷信、妨害公共秩序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宁阳:“最美”评选助推美德建设

   

  近年来,宁阳县以“最美宁阳人”评选活动为抓手,出台《“最美宁阳人”评选管理办法》,完善选树、礼遇、管理道德典型的常态长效机制,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凝聚了社会正能量,有力推进了“美德宁阳”建设,为打造“崇仁尚礼、幸福宜居”文明城市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完善评选机制,选树年度最美典型

  以挖掘、推荐百姓身边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为原则,广泛培树宣传群众心目中的“平民英雄”、“草根好人”。一是完善“三贴近”典型选树标准。贴近基层,选树有“感染力”的典型,重点挖掘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深受群众喜爱的身边好人,确保评出的“最美”人物可亲、可信、可敬、可学;贴近大局,选树有“影响力”的典型,坚持围绕中心工作,重点在创业致富、专业技术服务、文化带头人、文明城市创建先锋等典型培树方面下功夫,开设特色典型宣传月,集中挖掘、宣传、培树专项典型;贴近实际,选树有“分量”的典型,在逐级上报的基础上,组织采访团深入一线,沉下身子,以组织推荐、团队寻找、媒体寻访为主线,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先进典型。二是完善典型评选机制。建立完善“每周推荐、月度评选、年度终评”三步评选机制。建立“最美宁阳人”评审委员会,邀请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分工领导担任评委,每周推荐的候选人经评委会集中评审,确定月度典型重点宣传,年底组织年终评委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年度“十大最美宁阳人”和提名奖名单,在审查的基础上,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公示表彰。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确保选出的“最美”典型在群众中得到共鸣,树起榜样,扬起旗帜。

   二、出台礼遇政策,尊崇关爱身边好人

  通过让道德模范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礼遇,树立了“好人有好报、德者有所得”的价值导向,弘扬了新风正气。一是出台“七项”政治礼遇。主要包括,经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常委会批准,“最美宁阳人”可列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可优先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等候选人;优先担任道德建设监督员、评议员;优先邀请参加各类庆典活动;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将“最美宁阳人”简要事迹载入地方志等书籍;通过巡讲、创作作品等多种方式宣传“最美宁阳人”。二是提供“六项”社会待遇。主要包括,“最美宁阳人”在医疗保健、子女就学、晋升职称、结对帮扶等方面的礼遇政策。今年4月中旬,宁阳县举办2016年度“最美宁阳人”表彰会议,县交通运输局、县文广新局、县体育局、县新华书店等10家文明单位积极参与,把以“送健康、送出行、送信用、送保障、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五重大礼送给“最美宁阳人”。根据这些礼遇政策,受表彰的10位“最美宁阳人”持“礼遇卡”享受到免费健康查体,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县内客运车辆,免费获取一年人身意外保险,免费获赠报纸、高清电视和宽带,在定点银行享受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观影享受会员票价等文化礼品。系列礼遇政策的出台落地,在全县营造了崇尚、关爱、争当典型的社会氛围。

  三、 突出作用发挥,深化示范带动实效

  “最美宁阳人”作为全县道德建设的品牌工作,自2013年起已连续开展四届评选活动,80余名先进典型受到表彰,通过强化宣传、培树、带动力度,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感染力、延续了生命力。一是浓厚宣传氛围。在县电视台、《泰山晚报﹒宁阳读本》等传统媒体开设“最美宁阳人”活动专题,制作人物专辑,大力宣传报道“最美”事迹;在宁阳手机报、宁阳文明在线网、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开设专栏,以新闻图片、网络文字和视频短片等多种形式,传播道德精神,形成学习道德楷模、争做文明典范的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强化对上推荐。依托好人线索推荐、各级道德模范评选等方式,不断完善道德典型对上推荐机制,近年来,全县累计推荐身边好人线索10万余条,重点宣传道德典型近万人,其中4人入选中国好人365,12人入围中国好人,“信义兄弟”被评为省道德模范,1人获提名奖,20人入选山东好人,8人上榜省“榜上有名”先模,呈现了道德典型群星争辉的可喜局面。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开展事迹宣讲,建立“最美宁阳人”事迹巡讲团,面向全县各级单位开展巡讲活动;建强宣传阵地,将“最美宁阳人”事迹纳入道德讲堂培训内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等方式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组织巡演活动,为“最美宁阳人”创作歌曲《为你感动》,基层单位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编成话剧、快板、小品、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打造流动的道德公示墙。同时依托“最美”品牌,各级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孝星、好邻里、诚信经营户、最美职工、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为全县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和道德支撑。

  四、 强化管理措施,确保好人经得起考验

  强化动态监管力度,明确日常管理、年度审核、资格审查三项管理措施,确保“最美宁阳人”永葆思想道德先进性。一是把好“入口关”。规范“月审”,各级推荐的候选人上报前需先经同级纪委、计生、综治、信访、环保等部门审查,无异议后方可报送至县评委会办公室集中评审;严格“年审”,年底前,推选的月度重点典型需通过县级职能部门审查后,方可获得年度典型参评资格。二是把好“日常关”。“最美宁阳人”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县文明办牵头负责,典型所在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开发区具体实施,通过加强对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产、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确保“最美宁阳人”永葆思想道德先进性。三是把好“复审关”。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最美宁阳人”年度资格复审,经调查发现有在申报、复查“最美宁阳人”活动中弄虚作假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社会公德的,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的,拒不执行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法律文书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等情形的,一律撤销其荣誉称号,收回礼遇证件、荣誉证书,取消相关待遇,确保评选出的典型过硬,经得起考验。

  

    〔移风易俗〕

    即墨:健全“三个机制”破除陋习  倡树新风

   

  近年来,即墨市始终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全市推行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实现了移风易俗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文明化。

  一、 强化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宣传引导机制

  一是加大新闻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滚动屏幕、微信短信等形式,加大对中央、省推动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以及即墨市文明行为等文件的宣传力度,重点加强对节俭办理红白公事的典型及移风易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崇尚节俭的意识,着力在全市形成反对奢侈浪费的新风尚。二是加大社会宣传。建立村(居)红白公事办理标准,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在村(居)范围内广泛张贴,并发放到每一户家庭,让群众了解、掌握每一条简办标准,开创节俭文明之风。三是党员带头示范。各级党员干部按照“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的要求,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抵制各种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为群众树立标杆、做出表率,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婚丧嫁娶观念。

   二、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机制

  一是建章立制。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活动的实施意见》《即墨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等规定,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阔气等陈风陋俗,弘扬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二是倡导殡葬改革。红白理事会与殡仪馆密切配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和殡、葬、祭活动有机衔接,倡树厚养薄葬、惜福珍重、慎终追远理念,引导群众选择生态节地安葬,倡导现代祭扫方式寄托哀思,营造文明和谐的新风尚。三是修订《村规民约》。各村(居)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对村规民约、社区居民公约重新进行修订,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四是规范红白喜事操办标准。根据《即墨市红白事指导标准》,通过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全市村(居)全面建立明确、规范、操作性强的红白事办理标准,明确办理时间、程序、内容等具体要求。

   三、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基层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活动领导小组,民政、文化、公安、城管等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动形成移风易俗工作的合力。二是完善“红白理事会”建设。在全市所有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科学合理的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理事会按照《章程》帮助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三是严格奖惩措施。各镇街结合实际制定奖惩措施,各村(居)与每户村民签订《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承诺书》,并在家庭成员当年度评先选优、福利待遇等方面严格落实。四是强化督导检查。制定镇、街道移风易俗工作考核细则,移风易俗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不定期深入全市村(居)进行实地督导。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建立举报有奖制度,及时受理并接受社会监督。对违反规定的现象,发现一起、曝光一起、处理一起,推动办理婚丧事宜良好社会风气的有效形成,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汶上:创新实施“以文化人”工程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

   

  汶上县古称中都,孔子曾初仕中都宰。汶上儒释道文化多元,风土民情多样。受传统思想、陈旧习俗影响,天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普遍存在。汶上县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号召,回应群众殷切期盼,以“群众满意得实惠”为目标,坚持“文明、节俭、传承”原则,创新实施“以文化人”工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农村实际、群众认可的移风易俗“汶上模式”,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 提高站位、凝聚合力,深入推动移风易俗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汶上县把开展移风易俗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减轻群众家庭负担、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民心工程,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列入全县“三重”工作进行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推动。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承诺书,压实各级责任,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做到了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坚决迅速,措施上坚强有力。

  二、 深挖“症结”、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破除陈规陋习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万紫千红一片绿”“三斤三两”“要车要房、一动一不动”等巨额彩礼让群众不堪重负。聚焦“顽疾”,深入“剖析”,既有盲目攀比、随波逐流等主观因素,又有中介谋利、推波助澜等客观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县委、县政府找准症结、精准发力,下猛药、治顽疾。一是遏制“天价彩礼”。倡导彩礼一般不超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迎亲车辆不超过6辆、喜宴标准不超过300元/桌、喜宴数量不超过10桌的“3631”标准。充分发挥县乡妇联组织作用,发动200余名农村女青年参加“不要彩礼的好媳妇”评选,隆重表彰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婚姻贵在和睦,彩礼埋下隐患”“出嫁女儿要彩礼,街坊邻居看不起”等婚嫁新观念蔚然成风。二是鼓励“喜事新办”。成立了由村妇联主任和计划生育专职干部为成员的红娘协会,义务为适龄青年牵线搭桥,让职业媒婆没有了市场。通过开展儒风汉韵、绿色骑行、情满中都等多种形式的公益集体婚礼,以及新婚结对扶贫、栽植同心树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采取绿色、节俭、公益的新式婚礼,将传统文化、孝老敬亲、家风家训等元素集中呈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文明新风的有机融合。三是实行“丧事简办”。孔子在治理古中都时,曾提出“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我们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简化丧葬程序,禁止大摆宴席,丧葬事务全部实行“一套音响、一首哀乐、一条白布、一碗饭菜”的“四个一”规范。据统计,去年全县大约举办喜事5900例、白事4700例,一场红事平均节省1.5万元、白事节省1.3万元,总计可节省费用约1.45亿元,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实现了勤俭办理红白事。

  三、 创新品牌、“以文化人”,用优秀文化孕育新风尚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汶上县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深入挖掘阐发汶上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和曲艺文化,积极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探索实施“以文化人”工程,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一是健全基层文化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2017年全县新建农村文化大院101个、文体广场54个、乡村儒学讲堂60个,基本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建设了江北最大的家风家训教育馆,培养移风易俗“乡村名嘴”和百姓宣讲员300余名,扎根农村的基层文艺队伍达800余人,“种文化”的内生活力不断增强。二是聚力创作文化精品。加大“送文化”惠民力度,以移风易俗为主题,根据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创作了《新小二黑结婚》《后悔药买不来》《王晓红退彩礼》等艺术精品8部,由草根艺人自编自演乡土艺术节目110余部,“送戏下乡”巡演200余场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让群众看得清、听得懂、乐接受、易传播。三是营造浓厚文明氛围。通过O2O服务管理平台、“文明汶上”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专栏、LED公益广告等途径,高密度、多时段、全方位进行宣传,做到镇镇有宣传车、宣传栏,村村有标语、有横幅,户户有倡议书、明白纸,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沁人心扉。

  四、夯实基础、严督实导,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汶上县坚持抓基础、抓长效,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是夯实村级基础。实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一约四会”提升工程,特别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的引导作用,紧紧抓住村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在所有村居选举产生了红白理事会,一般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理事长,推选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村干部和党员进入红白理事会,把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实现了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达到了“村有红白理事会、管住铺张和浪费”的效果。二是突出党员带头。制定了《婚事新办承诺书》《丧事简办承诺书》《党员干部等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报告承诺书》,全县1.9万名农村党员签订了带头承诺书并庄严宣誓,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文明节俭办事,带头反对大操大办。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定量指标,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前置条件。凡是工作不力的一律取消评选资格,对考核等次差或全市排名靠后的严格实行约谈,树立了鲜明的实干实绩导向,形成了常抓不懈的良性机制。

  

    〔志愿服务〕

    临沂:“五化、五库”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应有的风度和温度,是困难群体的希望、社会治理的补充、文明进步的标志。临沂市发挥道德底蕴深厚优势,针对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水平不强等问题,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调研督导和经验推广,全力打造“志愿沂蒙”品牌。

  

  

  去年,临沂市认真贯彻全省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推动市志愿者协会换届,重点推进了志愿服务“五化”进程。一是加快组织化。针对大部分志愿服务组织规模小、注册资金不足、缺乏相应专职人员和固定场所的实际,建立备案与挂靠相结合的登记管理制度,指导10余支志愿服务组织完成了注册登记。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责任单位在活动场地、活动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为全市50余家尚不具备注册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协调了办公孵化场所。推出市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个、省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8个。二是加快专业化。区分各类志愿服务技能需求,举办8期“志愿沂蒙”系统使用培训班,分领域、分专题、分层次对各县区文明办、100余家志愿服务组织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指导。各县区按照市里培训内容分别开展培训,受训志愿者共计3万余人。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志愿服务条例》知识竞赛,同时进行现场“微直播”。全市15支代表队参赛,3000余人参与线上有奖知识竞答,10000余人收看“微直播。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文化单位等,立足本职岗位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3013个,不断提高全市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出市级最美志愿者50名、省级“最美志愿者”8名。三是加快项目化。指导志愿者组织把自发的、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用项目的形式整合起来、固定下来。对全市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项目归类,成立项目库,初步收纳7大类项目,涉及活动204个。举办“第一届临沂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出十个获奖项目,奖励志愿服务项目运作资金近20万元。推出市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个、省级最佳志愿服务项目8个。四是加快社区化。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100对,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全民公益行动·志愿服务社区行,引导全市专业化志愿服务队进社区开展活动。实行社工带义工,支持社工设计项目,引导社区志愿者规范化开展活动。推出市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0个、省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8个。五是加快信息化。依托山东志愿服务网开设志愿沂蒙网站,规范网上志愿者注册招募、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团队管理、志愿服务记录等工作,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达34.64万人。推动智能移动终端建设,有效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实现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发布、实施过程、人员参与、服务情况的全程信息化。

  今年,认真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健全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在继续推进“五化”基础上,重点建好“五个库”。一是项目库。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民之困、政之需、己之能、合之力,把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员优势整合好。提升活动谋划、项目运作和宣传推广能力,打造项目精品,吸引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和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在精准扶贫、生态保护、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等重点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站点库。积极推动、大力支持民政部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广大群众参与或享有志愿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与社区站点结成对子,为社区居民提供常态化的服务。三是企业库。为愿意参加志愿活动的企业牵好线搭好桥,帮助认领服务项目,实施“志愿服务组织+政府+企业+高校”伙伴计划,推广“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有智献智”的运行新模式。四是队伍库。通过加强孵化组织建设,强化老带新、强带弱等措施,加快发展壮大各类志愿组织。推动各级文明单位和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中体现党员先进性和单位文明水平。推动工青妇发挥抓志愿服务起步早、资源多、经验丰富的优势,进一步把各自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得出新出彩。五是回馈库。探索完善嘉许激励制度。进一步规范激励回馈、星级认定等制度,积极探索给不同星级的志愿者提供就业创业、医疗保健、金融信贷、观赏演出,以及误餐交通补助、人身意外保险方面优惠与保障等。同时,通过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在全社会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现代风尚,让志愿服务的春风吹遍沂蒙大地。

责任编辑:王琳

分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