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馆·绵阳-绵阳文化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市民叹为观止
发布时间:2013-09-11 来源:绵阳文化馆
字体:[][][] [打印] [关闭]

  9月10日,进入“绵阳造” 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的倒数第二天,前往现场参观的市民有增无减。在此次展销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更是博足了眼球,参观者在对精湛技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对民族文化加深了了解。

  在旅游展示区中,北川禾偕草编专业合作社摊位前,一个简易的桌子上摆满了包括蛐蛐、蜻蜓、公鸡、蛇等在内的多种小动物。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逼真的动物竟然全部都是由草编织而成的。“这些都是用一些棕叶编成的,经过我们的处理不会变形,也不会生虫,都是可以长久保存的。”工作人员黄强告诉记者,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动物,从叶子到工艺品的形成却是包括了多道工序,就拿一款不足15厘米高的小公鸡来说,就需要做上半天时间。草编对面,是另外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羌水墨漆。这个在北川民间已经流传了5000年的工艺,堪称中国漆器一绝。在现场,不少市民就拿出手机争相拍摄下这样一件件绝美的“艺术品”。

  在同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绣艺术现场展示区,一位身穿民族服装的绣娘一边向围观的市民讲述着操作要领,一边手拿针线制作着手中的作品。围观的群众左看看又看看,似乎并不相信眼前白布上的作品是用一根根细线缝上去的,有的甚至忍不住用手验证了一下:“还真的全部都是线。”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对绣娘们的高超技艺竖起了大拇指。“通过现场展示,不仅让更多的人能见识到这些民间手艺,也能让大家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个更深入的认识。”黄师傅表示。(记者 邓勇)

责任编辑:徐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