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情况调研_文明创建_泉州文化馆
微博 | 博客 | 论坛 | 邮箱 | 关于我们 中国文化馆主站 | 联盟网站 | 志愿服务系统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情况调研
来源:泉州文化馆 发布时间:2017-07-25 责任编辑:黎灵寿 程兴华

  让垃圾分类产生更大价值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情况调研

  核心提示

  “垃圾都去哪儿了?”“我市的垃圾分类处理利用情况如何?”

  1月,市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全市垃圾分类处理利用的决议》,显示泉州对垃圾分类处理利用——这一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决心。

  3月8日—10日,市人大、政府考察团赴杭州、广州、佛山等地,学习考察先进城市对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相关工作报告。

  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有关2020年年底前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规定,令人关注。

  近日,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走访了石狮、晋江、丰泽、南安、惠安、鲤城等地发现,全市各地垃圾焚烧厂、填埋场、垃圾处理站等垃圾终端处理工作正稳步推进中,部分社区在推动垃圾分类上已有成功探索,或可进行经验推广。

  现场走访

  小区“废品置换计划”调动居民积极性

  垃圾减量化的关键是对垃圾分类处理,不单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也涉及每家每户。走访过程中,晋江市梅岭街道梅庭社区通过“废品置换计划”激励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意识的做法,得到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好评。

  在梅庭社区的多个小区,记者发现,小区住宅楼下显眼处均贴有可回收物品置换活动相关告示。小区居民可以将报纸、书本纸、塑料物、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带到物业处,用于置换包括纸巾、肥皂、洗洁精、牙膏、一次性水杯等生活日用品。“居民用可回收的废品换取了生活用品,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提高环保意识。”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举措,调动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热情。

  鲤城金山社区通过以网格为单位,成立以据点责任人为主、保洁员和楼幢小组长为辅的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逐步更换分类垃圾桶,如今,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焚烧发电、填埋场是主力

  垃圾经过回收,最终的去向是哪里?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当前的一个主要处理方向。据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对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我市晋江、石狮、惠安目前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并投入使用。

  以惠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项目从2011年3月投产至2016年底,累计处理生活垃圾超199万吨,累计发电61061万度,焚烧垃圾产生的供电,范围覆盖整个惠安县电网,为近100万居民提供发电服务。“除了提供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后产生的炉渣,部分可提供给水泥、建材厂作为制砖原料。”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有效保障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垃圾填埋也是我市垃圾终端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位于洛江区的室仔前填埋场是目前中心市区重要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场地。虽然填埋场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垃圾,但走进该填埋场时,却不会闻到明显臭味。

  据管理方介绍,目前该填埋场场内垃圾堆体防渗膜覆盖已成为常态,作业平台面积控制较好,雨污分流系统日益完善,此外,因为除臭措施齐全,恶臭治理的成效显着。2016年年底,室仔前填埋场在全省28个垃圾填埋场的综合检查考评中名列第一。目前,室仔前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为610吨。

  部门举措

  267个小区实施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降低垃圾处理成本、简化垃圾处理工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作为城市生活的单元,住宅小区是实现城市垃圾分类的重点。

  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目前,全市共有住宅小区1424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899个,已实行垃圾分类的物业小区267个,推动物业小区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分类垃圾桶的工作逐步落实。

  市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争取年底前投用

  据悉,我市将力争用三年时间,致力解决一批基础设施问题,其中垃圾处理设施将作为重中之重予以推进,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技改扩建、餐厨垃圾处理厂、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利用厂建设和工业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同时,工作范围延伸至农村区域,在2019年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长效运行机制。

  为解决废弃家具等大件垃圾无去处问题,我市投入383万元,在北峰大型生活垃圾转运站边建设了大件垃圾处理站并投入试运行,设计处理规模为30吨/日。同时,将投入150万元在丰州建设园林垃圾处理站,目前已完成场地测量工作,正在进行周边环境整治,下一阶段将加快垃圾堆放及破碎车间、管理房建设工作。

  此外,我市加快泉州市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6亿元,目前完成投资0.9亿元,将争取年底前投入使用。

  投入5313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补助

  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对城市垃圾处理投入力度。在环卫日常运营方面,市、区两级年投入近2.3亿元用于环卫保洁、道路清洗、垃圾转运及无害化处理。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的垃圾转运处理运营经费约1亿元及市级对区级卫生保洁奖补4260万元。

  在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近三年来,我市先后投入近1亿元建成两座大型垃圾中转站,新(改)建了四十几座小型垃圾中转站,投入近2000万元完善室仔前垃圾填埋场系统。今年市级还将投入8000万元用于建设室仔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投入4500万元用于小型垃圾中转站改造建设,提升转运能力。

  此外,今年市级财政还将投入5313万元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补助,2018年、2019年还将各安排7300万元补助资金,三年约需投入2亿元。

  代表声音

  “垃圾分类处理,从前端到终端要协调同步”

  “垃圾如果在前端分类了,但是在最后处理时没分类,那就没有意义了。”在座谈会上,来自德化的市人大代表张金演表示,垃圾分类处理,从前端到终端要协调同步。他认为,解决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垃圾分类的终端分选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目前一些国家的终端分选已经较为成熟,建设有垃圾分选厂,在减少污染、实现垃圾的再利用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泉州或许可以借鉴。在生活垃圾的分类上,张金演建议应引入“奖励机制”,让居民从垃圾分类中得到一些奖励,逐步提升垃圾分类的意识。

  “垃圾分类,可通过‘微视频’进行宣传”

  市人大代表林荣祥对于怎么宣传、普及垃圾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可以通过制作垃圾分类的“微视频”,在网络上,或者在小区垃圾桶放置的地点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垃圾本身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而是可再生资源。”林荣祥建议,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对各类垃圾进行梳理,同时在垃圾桶的标识上更加细化,让市民更直观地知道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垃圾是有害的。“让市民更加明确地看得懂怎么分类。”

  他山之石

  浙江宁波:探索垃圾“实名制”

  2015年11月,浙江宁波海曙区率先开展二维码“实名制”试点工作,厨余垃圾袋统一派发,上面印有每家每户的专属二维码,扫一扫,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就一清二楚。据媒体报道,该“实名制”可以全流程对垃圾追溯。

  社区以家庭为单位,每月向居民发放标注门牌号的垃圾袋,通过门牌号实名追踪每户家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同时聘请3名社区小组长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各自所属的网格内对居民垃圾分类和投放情况进行开袋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海:“绿色账户”让居民获实惠

  每天早上带着装袋分好的生活垃圾,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回收点,为自己的“绿色账户”攒上一点积分,已经成为上海市江湾镇街道居民生活习惯。

  “绿色账户”卡,其实是一个手机卡大小的条形码。市民将分好类的厨余垃圾放到社区指定地点,经志愿者检查垃圾分类正确,“绿色账户”就可积攒积分,积分可用于线上线下兑换资源。

  从2013年开始,上海尝试推行“绿色账户”制度,让践行垃圾分类的市民能有更多实惠。这种富有获得感的方式,正在帮助更多上海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泉州晚报记者 许雅玲 林书修 文/图)

  相关链接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厨余垃圾: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以及果皮等。

  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

  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

  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房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


泉州市委文明办 主办
东南网 技术支持
Copyright (C) 201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