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还能兑换商品,合水县的“正气银行”你听说过吗?_中国文化馆·庆阳

中国文化馆总站 联盟网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登录 注册加入庆阳文明志愿者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文章正文

做好事还能兑换商品,合水县的“正气银行”你听说过吗?

时间:2019-09-12 09:16:00 字体设置:

   

   

  “前几天,我用‘正气银行’内的积分兑换了几包洗衣粉,没花一分钱。今后我要继续多做好事,将兑换来的东西送给贫困户,帮助他们。”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村民杨占翔提到的“正气银行”,是合水县在全县推广的一种新型激励模式,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大生活在群众身边的榜样力量,传递正能量。今年以来,王昌寺村以“正气银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以家风建设为切口,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培养乡风,涵养民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9月6日,记者来到合水县固城乡王昌寺村,在王昌寺村民委员会大院里看到,“正气银行”四个红字分外醒目。据王昌寺村党支部书记杨平洲介绍,正气银行是借鉴银行运作模式,将平日里百姓的“正能量”行为,以“正气”形式进行储蓄,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奖励,激励广大村民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统一印制了“正气存折”,储蓄内容涉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脱贫内生动力、配合组织工作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积分制换算成“正气币”,这些“正气币”的面值分别为1分、2分、5分和10分,每1分价值人民币1元钱。村民可以凭借正气币在超市里免费兑换商品,如电磁炉、牙刷、洗衣粉等等,也可以转赠给贫困户等需要帮助的人群。

  

  据了解,今年4月,王昌寺村的“正气银行”开始向广大村民宣传,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经过几个月的筹备,8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村委会将村民做的好人好事进行统计,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对于大家共同认可的好人好事,进行积分登记。村民自发的善举可自行拍照作为评议依据,对于村中的集体活动,有村民自愿参加的,村委会则会给予登记。

  “以前,一到婚丧嫁娶,酒席都是菜要多一点、摆上好酒,一摆就是好几十桌,认为这样很有面子,有的村民甚至负债举办红白喜事,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如今大家的观念都有所转变,按照‘村规民约’的有关规定办事,红白喜事从简,省下的钱还可以干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杨平洲说。

  做好人好事可积攒20分,婚丧宴请从简可积攒50分……有了“正气银行”的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活动中来。

  喜事随礼控制在50元,办酒席每桌不超过280元,每包烟不超过10元钱。丧事酌情简办,提倡村民“厚养薄葬”,禁止大操大办……为刹住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王昌寺村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共同商讨,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宴席标准,大力宣传动员治理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陋习。同时,王昌寺村还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活动,以家风促村风、民风,提升群众文明素质。齐氏家族自2000年成立理事会以来,引导村民尊老爱幼、勤俭自强、崇尚文明、感恩社会,他们还配合基层组织为人民服务、调处矛盾,涌现出一大批“好儿媳”“好儿子”“好家庭”。在王昌寺村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了家风和谐、村民文明的正能量氛围。

  理事会成员齐效鹏就是身体力行家风家训的典范之一。2015年9月,同村村民董小存患有肾结石住进了医院,面对数万元的治疗费,董小存束手无策。齐效鹏得知此事后,自己拿出了1000元,并发动亲友给董小存集资看病。大家知道董小存没有偿还能力,便不愿借钱。此时,齐效鹏站出来担保:“董小存不还钱,我替他还。”最终,大家齐心协力,3天时间便凑齐了18000多元的治疗费。董小存出院后,齐效鹏又积极帮他通过新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并向村组织申请了临时救助,解决了董小存的燃眉之急。

  在王昌寺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驻地,每天中午都会有志愿者为村里老年人免费理发,老人们都很高兴。驻村队员王红梅告诉记者:“以前老人们理发需要到固城乡街道去,来回车费得10元钱,再加上理发一共得近20元,很不划算,老年人也没有多少钱。所以我就自己买了理发的工具,通过自学,免费为村里的老人理发。” 

  像王红梅这样的志愿者在固城乡还有很多,大家活跃在不同的岗位上,而这得益于文明实践中心的建立。据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为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提供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文明风尚普及服务等。

  固城乡党委副书记史明说:“文明乡村建设以来,村里的社会治安好了、村容村貌美了、邻里互助多了,矛盾纠纷变少了。如今,王昌寺村行善举动、奉献爱心蔚然成风。”(掌中庆阳)

编辑:完颜凤娇

志愿者服务 更多>>


主办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化馆©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陇ICP备18003986 甘公网安备621002020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