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05 16:27:00 字体设置:大 中 小
我市荣获第十四批省级文明村事迹展播
柔远镇李庄村位于华池县城西北部,距县城7公里,总土地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87亩,辖6个村民小组240户1045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71人,2016年被命名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近年来,李庄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着力打造村民幸福美好家园,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齐心协力建家园。李庄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镇、村、组及农户整体联动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整合资源强保障。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500万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二是改善条件夯基础。完善通组道路、安全饮水、通信网络、动力电、安全住房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32户、危窑改造18户,新打小电井56眼,集雨窖7口,自来水入户20户。完成土地整理1000亩;农电网改造32公里,新修砂石路6条53.3公里、漫水桥3座、石拱桥1座;水泥硬化入户道路2000米。三是提升服务促文明。新建居民小区1处,集中建设14户、分散建设17户,砖砌围墙2700平方米。完成村部搬迁新建,村社合一办公,各功能室设置齐全。新建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各1处,安装体育设施12件(套),建成生态广场1处,新建休息厅、村史馆、幼儿园和庙巷卫生院,维修村小学1处,建成文化长廊100米,硬化人行道800米,埋设下水管道2200米。
二、群众增收促发展。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基础产业,积极抓好劳务产业,全力实施“一村一品”培育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子。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成集文化、旅游、垂钓、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1处,建成垂钓池2个,农家乐2处,电子商务网点1处。通过观光旅游,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做大做强基础产业。以全膜玉米种植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林果、养殖等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种植主导产业。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李庄村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恒盛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动员农户积极入社,以分红收入实现稳定增收。种植地膜玉米3400亩,小杂粮2000亩,种植白瓜籽1000亩,培育养殖大户45户,建成设施蔬菜大棚40座,培育苗林12000亩,栽植核桃树500亩,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每年输转劳动力600人/次,劳务收入在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三、村社合一促引领。为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由镇、村干部、党员等12人筹集资金36万元,注册成立华池县田园风情庙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聘请陕西黑狗智库品牌策划管理有限公司做整体旅游规划,规划建成特色采摘园10个,打造以恐龙为主题的峡谷1条,修建大型景点5处,建水上乐园1处,吸引县城居民、周边乡镇及相邻县区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45亩,建成樱桃园、葡萄园、西瓜园、葵花园各一处,建成占地10亩鱼塘一处,搭建钢架大棚12座,用于后期建草莓园。按程序通过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目前村集体已入股5万元,110户农户资金入股合作社(每股1000元),其中贫困户77户。遵循让利于民的原则,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以2∶3.5∶4.5的比例进行分红,待整体规划建成后,预计合作社年收入可达到200万元,村集体收入年增加4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
四、改善环境提品质。以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全面实施绿化亮化工程。以村内主次干道为重点,栽植村庄绿化树木50000多株,,安装太阳能路灯52盏。二是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成立5人环卫队1支,分片包抓,负责村部周围,公里沿线及河道卫生。建成村级垃圾填埋场一处,垃圾仓点5处,安装垃圾箱40个,定期开展垃圾清运填埋。动员每户建垃圾坑池一座,彻底清理门前“三堆、五乱”现象。三是创新管理机制。结合村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李庄村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办法》,强化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定期督查,严格奖惩,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庆阳市文明办)
编辑:完颜凤娇
主办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庆阳文化馆©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 陇ICP备18003986 甘公网安备62100202000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