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要我净到我要净”脑包湾村的美丽蜕变
当前位置:准格尔文化馆>头条
准格尔旗:“要我净到我要净”脑包湾村的美丽蜕变
发表时间:2019-09-18

  十二连城乡脑包湾村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集中民智民力民意,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行动自觉,发动全民参与其中,进入改变环境要靠人,环境亦能改变人的良性循环,实现村民从“要我净”到“我要净”的思想转变。

脑包湾村村规民约民意村民代表大会

  集中民智制定村规民约,环境治理大家说了算。脑包湾村通过“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守”制定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中导向作用。首先收集村民在“改脏乱居住环境”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以及解决之道,后村委会组织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几次讨论修订村规民约。经村民表决同意,村规民约正式生效。村规民约对村民清扫打理自家庭院、房前屋后卫生的要求标准,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规范,维护村庄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行为规范,爱护公共环境设施的行为规范都做了约定。村规民约不仅有正面激励条款,还设置了负面惩戒条款,成为了每个村民心中不可逾越的“规矩”,实现了“我制定,我执行”的初衷。

脑包湾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

  脑包湾村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发挥其约束作用,分别展示了该村环境卫生较好和较差的农户家图片和姓名,在村民中引起巨大反响,全村大部分村民自觉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从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后,设置红黑榜后,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各家房前屋后都搞得干净整洁,整个村里的环境面貌也越来越好了。”脑包湾村村支书张满良说。

脑包湾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结构图

  集中民力实施网格化管理,环境治理大家一起干。为了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精细化,脑包湾村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各区域、农户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根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墙到根、路到沿”,确保环境治理不留空档。村以社为单位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一个网格成立一个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组,包片村干部任组长,从党员、社长、群众代表中推选出其他成员,总共由9人组成。网格小组内再进行微网划分,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组成员每人负责7户农户。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组成员的工作任务是挨家挨户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相关政策要求,督促动员村民按照责任区主动进行环境整治;对老弱病残的困难户子,工作组成员发动其他村民成共同帮助进行打扫清理,邻里守望相助,增进邻里关系和谐。

脑包湾村人居环境整治评选“乡风文明”示范户表彰大会

  集中民意进行考核评比,环境治理要“奖罚分明”。习惯的养成需要引导和“严管”。脑包湾村有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评细则,有专门的综合督查考评组,通过考核评比,促成村民养成注重环境卫生的习惯。综合督查考评组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推选,是大家信服的组织,他们按照考评细则每两个月对全村农户的院内、房前屋后等责任区的环境卫生以及“五堆”、棚圈、围栏等的清理整治情况进行一次考评打分。考评成绩为“好”的农户在红榜公布,连续2次被评为“好”的农户除物质奖励外还在产业扶持、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考评成绩为“中”的农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地方性惠民补贴在整改完成后兑付发放;对考评成绩为“差”的农户在黑榜公布,同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地方性惠民补贴在整改完成后予以发放,同时按照《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对考评成绩为“差”的农户还要半个月进行一次回头看复查直至达到整改要求。严格的制度,有力的奖惩显现出积极的作用,脑包湾村环境整治的成效慢慢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渗透延伸,在潜移默化中,村民们渐渐摒弃了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的陋习,养成了自觉呵护环境、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村容村貌悄然改变。

脑包湾村

  脑包湾村仅仅是准格尔旗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以来,准格尔旗通过环境卫生治理带动群众“五改”“五提升”,环境美了,村民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了,精气神也提高了。(准格尔旗文明办 赵改丽) 

责任编辑:李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