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为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让百姓感受浓浓的年味儿。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其中泰安“非遗”文化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从“吃、喝、玩、乐”等方面诠释年的味道,丰富年的内涵。
尝·美味非遗年
泰山煎饼
“吃煎饼一张张,孬粮好粮都出香。又卷豆腐又抿酱,个个吃得白又胖。”这句在泰安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形象地表达了泰山煎饼在泰安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作为泰安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金黄酥脆的泰山煎饼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并于2006年入选泰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泰安人仍将其视为当之无愧的主食。
泰山豆腐宴
泰山豆腐宴历史悠久,是伴随着历代古帝王在泰山的封禅祭祀活动应运而生的。泰山地处山东泰安境内,自古便享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贵为天子的古帝王为答谢上天的授命之恩登临泰山,为表诚心封禅前必“沐浴更衣、素食洁心” 正是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使泰山豆腐这一寻常百姓食品有机会登上了皇帝御膳。泰山豆腐宴便是集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御用菜品中豆腐菜精华集合而成,以菜品的形式完美的展示了泰山的帝王封禅文化和民俗文化中的福文化。
宁阳“四八”宴席
在泰安宁阳,用以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是“四八”宴席。“四八”宴席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民间贵客临门或是庆祝喜事之时必备的宴席。传统的四八宴属于纯正的鲁菜系,做工讲究,风味独特,是鲁菜的代表之一,每桌宴席以八人为限,以餐具三十二件而得名“四八”。在宁阳,提起“四八”宴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很多人也都能熟练地说出“四八”宴席的菜品。“四八宴席”发源于宁阳乡饮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她凭借自身独特魅力,于2009年列入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赏·手艺非遗年
王家面塑
王家面塑所在的大王村位于泰山脚下的渐汶河、石汶河的汇口处,是一块土地肥沃旱涝保收的地方,渐汶河的周边,又是艺术人才集中的地方。挑货郎挑的都来此地办货。泥塑、面塑、木铉供不应求,这也为传统手工技艺者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王家面塑制作流程非常细致,配料、揉面、上色、造型,操作细致,造型团、圆,既稳固又美观。多以历史正面人物为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色泽鲜艳,所做面塑经久不变色,不变质,不馊不臭。
徐家庄木版年画
徐家庄木版年画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山重要民俗之一,由于其作品以年画为主,深受百姓喜爱,在民间有较大影响和浓厚基础,作品远销泰山周边十余个县区。徐家庄木版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破有力,广泛吸收包括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华,逐步形成了刀法刚劲有力,大刀阔斧的气魄,其风格鲜明独特,人物栩栩如生,多取材于泰山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美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宁阳木偶戏
木偶戏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列子·汤问篇》记载,周穆王时,就有木偶表演了。宋代是傀儡戏的全盛时期。形式成熟,种类繁多,出现了杖头、提线木偶,还有药发傀儡、水傀儡和肉傀儡等种类的傀儡戏表演。宁阳县的木偶则属于杖头木偶类,于清朝后期(距今约130年),由河北吴桥艺人传艺于宁阳堽城孙家滩的孙方振,孙方振和其四个儿子对其做出大胆革新,由只演小戏改演大型的山东梆子传统剧目。
乐·文化非遗年
百兽图
百兽图的发源地系新泰市羊流镇大洼村。百兽图至少始于清光绪23年左右,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其造型艺术具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至今传承了5代。百兽图表演,演员共九人,一人扮马童,八人扮“八仙”。“八仙”各骑一兽。分别是,汉钟离骑雄狮;吕洞宾骑麒麟;张果老骑老驴;曹国舅骑老虎;蓝采和骑海蛟;何仙姑骑大象;韩湘子骑梅花鹿;铁拐李骑独角兽。整理、研究“百兽图”的造型、表演、唱腔、民俗观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逛荡灯
逛荡灯的发源地系新泰市谷里镇南谷里村。逛荡灯起始年代已无可考,南谷里村老艺人们讲,大概隋唐时期,谷里镇土陶烧制业鼎盛,盛世尽欢,每逢春节南谷里村一带民众舞龙灯、跑旱船、踩高跷,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以后几经演变,“逛荡灯”定位为朝廷命官形象,意为官拜民。表达人民庆丰年,祈福贵,官民同乐的美好心愿。随着对逛荡灯的挖掘和整理,日益显现出独特的影响力,其材料先后被载入《齐鲁民间艺术通览》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两大权威辞书。并被载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平渔鼓
渔鼓最早的名称叫道情,原为道教宣讲经卷时所唱的一种道曲,并有乐曲和声乐相伴。南宋时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叫渔鼓。渔鼓曾一度活跃于山东各地,这与道教兴盛于齐鲁有关。元明以来,道士邱处机所创“龙门派”大兴,使渔鼓广为流传。在山东境内的渔鼓主要有南口、北口、东口三大支脉,发源于东平境内的南口唱派影响最大,现如今,在东平及鲁西南以大官腔、寒韵唱腔为特色的渔鼓演唱,流传最为广泛,形成了魅力独具的“东平渔鼓”。 2006年12月,“东平渔鼓”被列入泰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文/泰安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