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大运河申遗工作5年,泰安终于又成功地拥有了第二个世界遗产。近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大运河”申遗申请。
大运河流经我市东平县,全长约40公里,现存有运河故道、戴村坝、戴庙闸、安山闸及水柜东平湖。大运河山东段是“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之一,而位于东平县彭集镇南城子村的戴村坝则素有 “中国古代第一坝”和“大运河之心”的美誉。戴村坝为大运河水流畅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一样;这里也被誉为“北方都江堰”,因为有了戴村坝这一“心脏”,保障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漕运畅通,对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东平戴村坝(含小汶河东平段)被列入大运河申遗确保名单,2013年9月,顺利通过国际专家的考察评估。
近年来,东平对运河文化遗产不仅高度重视,而且进行了系统保护,围绕建设“打造中国北方着名滨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一总目标,对大运河水系的开发利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规划,全面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开发”的总体方针。依据这一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开发东平段运河的重大举措,并取得了显着成果。
自大运河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以来,我市以申遗为契机,进一步摸清了大运河河道及沿线相关历史遗存和保护对象,完成了市级保护规划和遗产点方案的编制及实施,重点抓好遗产点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我市成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部门及时拨付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规划等经费。还编制了戴村坝宣传册,在电视和网络上进行报道宣传,使遗产地公众、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理解、认同大运河遗产的价值,支持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