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十一月舞动金城黄河之滨--兰州文化馆
兰州文化馆首页 > 要闻资讯 > 文化兰州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十一月舞动金城黄河之滨

发布时间:2019-10-31     来源:兰州文化馆

  10月30 日据悉,大型民族舞剧《醒 · 狮》2019 全国巡演将于 11 月 1 日亮相甘肃大剧院。该剧以鸦片战争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两位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家国大义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自我觉醒与蜕变,反映了南粤儿女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以 " 醒 " 为神、以 " 狮 " 为形

  民族舞剧《醒 · 狮》由广州歌舞剧院创排,故事源起广州三元里村。1841 年 5 月,在广州城北诸炮台被攻陷后,南粤儿女在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亮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刚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创排期间,主创团队多次到三元里村、陈家祠、佛山祖庙等地深入采风,充分了解岭南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醒狮、南拳的精髓。

  该剧以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为故事背景,以 " 醒 " 为神、以 " 狮 " 为形,以民族觉醒为主旨,讲述了两位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家国大义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自我觉醒与蜕变。故事以国家级非遗岭南醒狮为创作核心,受到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同时,不仅该剧同名纪录片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其同名漫画更是将金龙奖 " 最佳动漫品牌奖 " 收入了囊中。

  《醒 · 狮》以南狮为神,兼取南拳、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将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这片丰厚的土壤。一方面,《醒 · 狮》融入了功夫与民俗元素,将南拳马步以及南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汇入舞蹈语言,充满力量感的阳刚之美;另一方面,《醒 · 狮》所讲述了 100 多年前的三元里抗英的故事,通过剧中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观众重温民族经历过的苦难岁月,看到雄狮的觉醒与抗争,唤起了最普遍的民族情感。

  民族舞蹈与传统舞狮的完美融合

  可以说,醒狮不仅代表了南粤大地的本土文化,更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具备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艺术风格上,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展现出浓郁的岭南特点和广州特色;舞美呈现则融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以多媒体全息技术为表现,将环境、表演相融合,营造出极具现代意念感和视觉冲击的舞台视觉。

  " 舞剧刚柔并济地融武于舞,将民族舞蹈与传统舞狮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结合。" 据甘肃大剧院有关负责人介绍:" 剧中,你能看到南拳马步和南派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难度技巧,却并非呈拼贴式的生硬展现,而是将其有机汇入舞蹈,生动表现舞剧中的醒狮形象的同时,也使整部舞剧显得刚柔并济,充满力与美的张力。"

  他说:" 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舞台上每个演员都 " 功夫了得 ",这功夫不仅指舞蹈功底,也是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功夫。一场群舞演员各站在一条长凳上打拳,马步扎实、拳拳生风,亦是在这条板凳上,他们前后翻滚,闪腾挪移、互相打闹,场面看似同伴间的嬉戏实则难度极高。而同样是围绕一条板凳,编导为男女主人公创作了一段十分巧妙的双人舞,展现了朦胧青春里情窦初开的美好。"

  " 舞 " 中有 " 武 " 造就满满阳刚之气

  常言道,舞醒狮必先习南拳。据了解,为了每一个段落、每一种元素和每一个细节都巧妙组合、精雕细琢,该剧总编导钱鑫、王思思都要求演员们要练出这些真功夫,舞剧特邀广州工人醒狮协会、佛山黎家狮传承人、南拳武术教练等为演员进行系统的训练。练舞蹈前先学南拳和醒狮表演,整整四个多月封闭训练,才有了现在台上满满的阳刚之气。

  此外,醒狮讲究 " 传神 ",导演组在道具选择上放弃了轻便的造型狮头,邀请具有百年历史的黎家狮制作,由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亲手轧制,保留了传统狮头的原貌。而演员们也在赵伟斌、马小斌两位的指导下,一一攻克醒狮传神的技巧与精粹。

  该剧总导演史前进表示:" 时至今日,每逢春节时节,海内外都有大型的舞狮表演,这不仅代表了民俗风情,更是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民族的认同。通过醒狮精神的传递,不光能让本土观众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感召,更能让海外观众也体验到文化力量的辐射力。"

  据悉,《醒 · 狮》曾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 " 荷花奖 " 舞剧奖,国家艺术基金 2019 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兰州日报)

兰州文化馆责任编辑:王婧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