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经过约1个月的休憩,数十万只鹬类候鸟正从营口浅水湿地滩涂重新上路,继续飞往西伯利亚的漫漫行程。
候鸟堪称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每年四五月间,营口主城区西部的大辽河入海口“永远角”湿地都会迎来迁移候鸟。近年来,飞临的候鸟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停留时间越来越长。数万只斑尾塍鹬、大滨鹬等水鸟同时起舞的“鸟浪”,从难得一见的奇观变成如期而至的常态,直观反映着河流入海水质、湿地生态。
目前,全球八大鸟类迁徙路线中,途经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鸟种数量最多的一条,营口广阔的泥质滩涂成为候鸟连续飞行6000多公里后的大型“服务区”。小鱼小虾、海蚯蚓、潮蟹和多种贝类遍布入海口淤泥质滩涂,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在城市开发的历史进程中,营口曾经宁肯舍弃10亿元量级的投资项目,也坚决留住湿地,在靠河临海的原始地貌湿地之外形成“开发隔断”。
近年来,营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污水处理厂,严控污水排放,大辽河水质持续改善。今年3月,历经一年的筛分、清运,堆积在“永远角”湿地多年的垃圾山彻底消除,大辽河入海口生态焕然一新。候鸟季来临,营口组织64支服务队伍、2000多名志愿者开展集中志愿服务,进行卫生清理,人居环境和候鸟栖息环境同步提升。
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下,湿地持续休养生息,面积增加、质地提升、水韵生动,候鸟用翅膀为之投出“信任票”。成群的水鸟与渔船为伴、与海浪呼应、与海滩相依,“鸟浪”盛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候鸟乐园”也成了美丽营口的新名片,让滨海旅游旺季大幅提前。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钱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