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镇:人杰地灵 文明进步_文明村镇_丹东文化馆

文明村镇

汤池镇:人杰地灵 文明进步
字体:[][][] [打印] [关闭]
丹东文化馆  发表时间:2019-10-31

  汤池镇是振兴区下辖的唯一建制乡镇,位于城区西部,面积84.6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因境内有一处温泉而得名。该镇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境内的高速出口、高铁站、机场形成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丹东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工业发展迅猛

  汤池镇属传统的农业乡镇,特色产业以板栗、草莓、蓝莓、无公害蔬菜为主。但近年来工业发展也较为迅猛,70余家工业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引擎。10月29日,采访组一行来到镇内,但见与镇政府机关相毗邻的汤池工业园区,企业集聚,一栋栋厂房鳞次栉比,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时间往回倒20多年,这里可不是现在的模样。”镇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的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工业园区在一片荒芜中成立,占地只有两平方公里,仅有几家企业进驻,园区内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从2009年至今,是汤池镇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伴随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扶持、营商环境优化,园区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基础建设方面,区镇两级政府投入了上千万元用于园区绿化、硬化、亮化,还计划投资两亿元成立污水处理厂,目前已投资两千万元,一期工程预计年底竣工。

   目前,园区面积达12.25平方公里,已吸引70余家企业进驻,涵盖机械加工、电子仪器、服装纺织、日用化工等多个方面,去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8亿元。

  作为进驻工业园区最早的企业之一,优耐特纺织品有限公司见证了园区的变化。“最开始来这儿的时候,周围什么也没有,现在这里企业聚堆,想要加工一个零件,不用出园区就能完成。”该公司管理人员刘东介绍,这得益于园区内工业体系完备,彼此可以互补配套,企业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生产研发中。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是重中之重。优耐特的科研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企业拥有研发中心,自主开发产品。目前拥有重大科研成果150项、发明专利60余项,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年产值在1.3亿元左右。

  “康齿灵”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丹东人会很熟悉,如今,生产“康齿灵”牙膏的企业已更名为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也落户到了汤池工业园区。采访当天,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加班加点地忙碌着。“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月份了。”该公司管理人员王洋介绍,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尽管订单很多,但对质量的要求不减。

  公司设立了严格的检测制度,根据原材料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标准,每一项质量标准都过关了才能将产品销售给客户。

  “理想邮递员”进万家

  如何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讲得更持久深入?在汤池镇,就有这样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90后”理论宣讲队伍,他们将书本上的政治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并送到百姓身边,传递到全镇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理想邮递员”。

  “村务要公开,党员要说话,这时候挺直腰板,眼睛也要瞪大……”当天,在镇政府机关四楼见到“理想邮递员”之一的修少乾时,他正在推敲《咱们农村党员有力量》的快板词。修少乾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前一阶段,他们邀请镇里的老党员、青年党员、妇女党员等不同身份代表,谈初心,讲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形成共鸣。受此启发,他们创作了这个快板书,准备到村里宣传。

  谈起组建“理想邮递员”的初衷,修少乾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广大村民高度关注。如何让党的声音通过灵活的方式走进农民群众的心坎儿里,成为该镇党委政府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近几年,镇里分配来了十多名省委选调生、大学生等年轻干部,虽然他们当中有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名校硕士生,也有具有一定经验的播音主持等,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摔打磨炼。于是,带着用心用情将理论政策“包裹”传送给千家万户的使命,该镇“理想邮递员”们上路了。

  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楠,一到镇里工作便加入了“理想邮递员”队伍。去年底团队搞了个“家门口的党史展”活动,她负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党史史料收集提炼。“真正落实到展板上的文字要相当精准。”王楠说,那一阶段,她加班加点翻阅了2012年至今的《丹东日报》《辽宁日报》,还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丛书。“参与宣讲活动也是一种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王楠说。

   谈起两年来的实践体会,“理想邮递员”活动负责人高潘总结,一是要及时,突出时效性,二是要以小见大,三是要与百姓零距离。

国庆节刚过,“理想邮递员”便推出了“国庆盛典看”系列课程,《国庆盛典看“三农”发展》,结合群众游行中“希望田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个方阵,回顾党始终为亿万农民谋幸福的光辉历程,回顾70年来“三农”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我们还把宣讲活动与‘扫黑除恶’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及社会热点引导等结合起来。”高潘说,

  “哪里有党员群众,哪里就有我们传播的党的声音。”高潘介绍,他们宣讲的触角从会议室搬到了农家院,还走进了田间地头、农场、集市、大棚、车间、学校、部队等,累计开展理论巡回宣讲活动110余场,还作成视频上传到镇微信公众号“汤池大视角”,线上线下惠及党员干部群众14万余人。

   “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感动。”队员王楠告诉记者,有一次,他们把有关书籍和宣讲活动送到患半身不遂的萌芽村老党员李明文床前时,她看到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王楠说,前两天,她在乡间小路上发现有好多小朋友还会背上几句“人人播撒绿色美,处处享受好风光”,那是他们宣讲的人居环境整治快板词的内容。

   各显其能的驻村第一书记们

  汤池镇去年11名村第一书记派驻,加上驻镇第一副书记,这12名同志积极融入当地各项工作当中,各显其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赢得了认可。

  当天,洋子泡村第一书记董鹏往附近一家庭农场赶,商讨利用该家庭农场恒温集装箱保存红薯的事。为了带动洋子泡村村民种红薯,董鹏自掏腰包“打样”,种了16.5亩红薯,秋后收了3万公斤,现在通过网上销售了0.5万公斤,他要将剩下的红薯进行保鲜,等春节前后价格高起时再出手。

  董鹏告诉记者,这几年,网上山东的“文君地瓜”“烽城蜜薯”卖得比较火,且在辽西有成功种植范例,他便有了带村民种红薯致富的想法。到底行不行,自己先试试,于是今年春他从黑山县购买了1.4万株红薯苗,总共花费8000多元,种了16.5亩红薯。“从这半个多月销售情况看,效益还可以。”董鹏说。

  接梨树村有几家生猪养殖户,在解决粪肥处理问题上发了愁,驻村第一书记王鹏了解情况后,向区镇两级反映,积极争取“化粪池”项目,如今6户养殖户粪肥处理问题得到了解决。村里有残疾的村民到村部楼上楼下不方便,王鹏又开始琢磨残疾人通道项目。

  板栗是萌芽村村民主要收入产业,有板栗林近8000亩,年产量达400多吨,村里有个省级板栗合作社,有会员近300人,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驻村第一书记卜楠了解情况后,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10万元,对合作社设施进行升级。如今该合作社有财务室、会员室及服务窗口等。卜楠还针对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状况,分别争取7万元和4万元扶持资金,建设了村板栗浸泡池和一口深水井,经过浸泡的板栗清洁、品相好,且易脱皮,仅板栗浸泡池一项,今年该村收入2.6万元。

  金崮村第一书记陶准良,看到周边有农户种植的用于绿化的玉簪(胡菠菜)供不应求,便建议村委会将3组行动不便的老刘家的7亩地返租过来种玉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今,金崮村村集体发展玉簪20余亩,使村集体经济多了一份支撑。

  各显其能。像这样的事第一书记们还有不少。镇党委第一副书记李继红介绍,像万宝村的第一书记索亚云为村里争取果蔬大棚项目,集贤村第一书记刘鸿御走访困难户,帮助村里化解邻里矛盾等,每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儿,都赢得了村民的心。 丹东日报社融媒体报道组

   (丹东新闻网)赵小刚 刁庆峰 侯春林

来源:|责任编辑:王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