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布病患者马老汉热切盼望着张玉坤医生来给他复诊。患布病三年来,他备受病痛折磨,而经过张大夫一周的中医诊疗后,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看着马老汉热切的眼神和脸上堆起的笑容,张玉坤的内心也倍感欣慰。
一个小目标——让中医诊疗技术惠及焉耆百姓
张玉坤是廊坊市安次区医院的副主任中医师,是我市第八批组团式医疗援疆专家中的一员。2017年,张玉坤来到新疆焉耆县人民医院,踏上了三年援疆之路。
刚到焉耆县人民医院,张玉坤便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自身特长制定了自己援疆工作的目标:发扬中医诊疗技术,惠及更多焉耆百姓。
定下这个目标,张玉坤的工作便有了方向。他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特长,边学边教边实践,全身心投入到焉耆中医诊疗水平的提升中来。
他努力学习,钻研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技能,把中医诊疗技术运用到当地百姓的疑难杂症和一些地方病上来,为焉耆百姓看病因、解病痛。在临床工作中,他灵活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对内科妇科疑难重症进行治疗,疗效显着,尤其是三位一体疗法,填补了焉耆县人民医院中医妇科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症的业务空白,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赞扬。当地电视台和巴州电视台,数次对此进行报道,张玉坤还受邀在焉耆县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专家讲座,将《科学防治癌症》和《季节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
他积极加强中医科室软件建设,为科室发展出主意、想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他定期开展学术讲座,每周组织科室业务学习,从前沿理论到临床实践,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诊疗理念全方位传授给科室其他同事和年轻医生,并手把手开展实践教学,开拓了当地医生的视野,也为科室培养了中医技术的后继力量。
“做好援疆工作不是一时之功,只有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才会真正提高焉耆中医科的发展,才会真正并长远惠及焉耆百姓。”张玉坤说。
为了让更多百姓了解中医,受益于中医,张玉坤还积极打造品牌科室,不断提高医院中医科的知名度,积极参加社区、养老院、边远山村等各类义诊和巡诊,让当地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将医疗服务半径不断扩大。
一件平常事儿——列车上暖心救援30小时
“张医生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廊坊援疆医生好样的!”Z69次列车到达乌鲁木齐站,冯韶华老人和老伴儿王明清在站台上紧紧握着张玉坤的手连声道谢。
2017年9月17日,刚刚结束探亲的张玉坤乘坐火车返回焉耆。途中车上乘客76岁的冯韶华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救助。得知消息,出于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习惯和敏感,张玉坤迅速起身,从11号车厢赶到老人所在的6号车厢。
时间就是生命,张玉坤迅速请列车工作人员找来急救设备,俯身为老人做初步检查,量血压、听心音、观察意识瞳孔变化,进行相关体格检查、询问病史……结果显示,老人血压为150/90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张玉坤找到降压药先让老人服用,随后用中医穴位按摩、推拿为老人进行治疗,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治,老人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车厢内响起了阵阵掌声……
因担心老人病情反复,张玉坤顾不得拭去额头的汗水,一方面稳定老人情绪,一方面嘱咐注意事项。列车从北京到达乌鲁木齐的30多个小时里,张玉坤从11号车厢到6号车厢往返十余次查看病人情况,并为老人做相应推拿治疗,全程看护老人平安抵达目的地。
此次施救经历,张玉坤坦言,这只是行医生涯中的一件平常事,也是一名医生、尤其是一名廊坊援疆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相信每名医生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一颗民族心——甘当民族团结的使者
除了知识援疆、技术援疆,张玉坤还把维护民族团结谨记心中。他不但积极参加民族联谊活动,还和当地维吾尔族兄弟吉力力家结了亲。入疆两年多,他经常到吉力力家走访,和他们聊政策、聊家常、聊祖国发展和对新疆的支援,经常为他们把脉,询问身体状况,讲解养生保健知识,逢年过节还给他们带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有一次,得知吉力力家属患有慢性结肠炎后,张玉坤自费为其挂号检查治疗,使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吉力力一家感受到了这个远方“亲戚”带来的温暖,也通过张玉坤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
“维护民族团结稳定是各项发展的前提,解决民心和民生两大问题是对口援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作为民族团结的使者,我们怀揣民族之心,以‘结亲’的方式切实解决当地民族群众的实际问题,也通过我们让民族群众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帮扶的真情实意。”张玉坤说。
“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这就是一名医者仁心的坚守!牢记使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本色的彰显!全心全意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焉耆百姓服务,这就是一名援疆干部的价值与信念!(记者 刘玉静)